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元朝 >> 详情

元朝水利工程记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6-09 | 阅读:7755次
历史人物 ► 元朝

元朝水利工程在中国水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是规模宏大、技术先进,且具有鲜明的军事与经济双重目的。以下是元朝水利工程的主要成就及其历史背景:

元朝水利工程记

1. 大运河的扩建与疏通

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后,为保障南粮北运,对隋唐大运河进行大规模改造。一是开凿会通河(山东段)和通惠河(大都至通州段),使运河航线由原来的“弓形”变为直线,缩短航程近900公里。二是采用闸坝技术解决山东段地势高低问题,如汶上南旺分水工程,通过分级水闸调节水位,成为当时世界领先的水利技术。

2. 黄河治理工程

元朝面临黄河频繁决口的威胁,至正年间(1341-1370)设立都水监专司治河。著名水利专家贾鲁主持疏浚黄河故道,采用“疏塞并举”之法,动用军民17万人,耗时长4个月,成功将黄河导回淮河入海,史称“贾鲁河”。此举虽短暂缓解水患,但也为日后明清黄河治理提供了经验。

3. 西北灌溉系统的恢复

元政府在宁夏平原修复唐徕渠、汉延渠等古灌渠,推行“屯田制”,引入波斯“坎儿井”技术改良地下输水。甘肃行省亦修浚黑水河灌区,使丝绸之路沿线农业生产力提升。

4. 海运与河运结合的漕运体系

为弥补运河运力不足,元朝开辟从长江口直达直沽(今天津)的海运航线,同时在内陆广设水驿、码头。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全国设水驿424处,形成“河海联运”的立体运输网络,年漕运量最高达300万石。

5. 水利管理机构制度化

中央设都水监,地方设河渠司,并颁布《河防通议》等法规,规范工程标准。郭守敬改进天文测量技术,首次将海拔高程概念应用于水利设计,其制定的“海拔基准面”比欧洲早400余年。

元朝水利工程的局限性在于过度依赖强制劳役,后期因财政困难导致维护不善。但客观上促进了南北经济一体化,为明清水利建设奠定了基础,其技术成就如闸坝系统、高程测量等影响深远。

文章标签:水利工程记

上一篇:临安城偏安江南 | 下一篇:严嵩父子贪腐乱政

元朝在造纸术和印刷术方面的创新事件

元朝元朝

元朝在造纸术和印刷术方面的发展体现了多元文化交融与技术革新的特点,以下为主要创新事件及相关扩展知识: 1. 造纸术的改进与原料多样化竹纸的规模化生

元朝经济发展概况与特点研究

元朝元朝

元朝(1271—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政策导向鲜明的特点,并在继承两宋经济

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元朝英勇抗元的英雄传奇

元朝元朝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抗元英雄,被誉为“宋代最后一位忠烈”。他的民族气节和抗元事迹成为中国历史上不

元朝戏剧家白朴

元朝元朝

元朝戏剧家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是元代初期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

元朝在造纸术和印刷术方面的创新事件

元朝元朝

元朝在造纸术和印刷术方面的发展体现了多元文化交融与技术革新的特点,以下为主要创新事件及相关扩展知识: 1. 造纸术的改进与原料多样化竹纸的规模化生

元朝经济发展概况与特点研究

元朝元朝

元朝(1271—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政策导向鲜明的特点,并在继承两宋经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