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唐军收复两京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6-21 | 阅读:1105次
历史人物 ► 李光弼

唐军收复两京是安史之乱中的关键战役,指唐朝军队在757年先后攻陷被叛军占领的长安(西京)和洛阳(东京)。这场胜利扭转了安史之乱初期唐军的颓势,对恢复唐朝中央权威具有重要意义。

唐军收复两京

背景

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后,叛军势如破竹,次年攻陷洛阳,"大燕"。756年六月长安失守,唐玄宗西逃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肃宗),启用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联合回纥援军筹划反攻。

战略部署

全局规划:肃宗采纳谋士李泌"先取范阳、覆其巢穴"的战略,但因急于恢复两京政治象征,改为直取长安。

兵力组成:唐军主力由郭子仪率领,包含朔方军、安西/北庭边军及回纥骑兵。回纥军善骑射,成为攻坚重要力量。

外交支持:肃宗以"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归回纥"为条件换取回纥出兵。

收复长安(757年九月)

香积寺之战:唐-回纥联军15万与10万叛军在长安西南决战。唐军以李嗣业陌刀队为前锋,配合回纥骑兵迂回,斩首6万级。

战术特点:采用"前后夹击"阵型,郭子仪正面牵制,回纥军绕后焚毁叛军粮草,导致敌阵崩溃。

政治影响:收复后立即处决投降叛军的官员达200余人,肃宗派中使啖廷瑶安抚百姓。

收复洛阳(757年十月)

新店决战:叛军安庆绪集结主力据守洛阳,郭子仪在城西布阵,借回纥骑兵冲垮叛军侧翼,斩俘8万人。

回纥劫掠:按约定放任回纥劫掠三日,洛阳民众损失惨重,后由唐廷以绢帛百万匹补偿。

叛军余部北逃:安庆绪退保邺城(今安阳),唐军乘胜收复河南大部。

战后影响

1. 政治权威重建:肃宗还都长安,重开太庙祭祀,但实际控制区域仅限关中及江淮;

2. 军事遗留问题:未按李泌战略彻底消灭河北叛军,导致史思明再度叛乱;

3. 经济代价:两京残破,漕运断绝,财政依赖刘晏推行的盐铁专卖;

4. 边防空虚:平叛抽调陇右、河西驻军,导致吐蕃趁机扩张;

5. 藩镇隐患:为笼络降将,册封田承嗣等为节度使,埋下藩镇割据伏笔。

补充知识点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史朝义自杀,安史之乱方告终结,但河北三镇(卢龙、成德、魏博)始终处于半独立状态;

杜甫《洗兵马》"中兴诸将收山东"即记述此事,但诗中"独任朔方无限功"暗讽肃宗过度依赖郭子仪;

考古发现洛阳含嘉仓出土铭文砖显示,收复后该粮仓存储量仅及天宝年间的1/5;

日本《续日本纪》记载,奈良朝廷得知唐收复两京后,特意遣使祝贺,反映事件国际影响。

此役虽收复两京,但唐朝实际已步入"长安天子,魏博牙兵"的中晚唐格局。

文章标签:唐军

上一篇:贺若弼伐陈建功勋 | 下一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960年)

唐朝三彩釉陶兴

唐朝唐朝

唐朝三彩釉陶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多彩釉陶器,以黄、绿、白三色为基调,部分作品还加入蓝、褐等色,故俗称"唐三彩"。其兴盛与唐代社会、经济、文化发

白居易新乐府诗

唐朝白居易

白居易的新乐府诗是其诗歌创作中极具社会批判性和现实主义精神的部分,主要体现了他“文章合为时为事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以下从背景、

张九龄风度宰相

唐朝柳宗元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是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被誉为“风度宰相”。这一称号既体现其仪表风姿,

骆宾王讨武檄文

唐朝骆宾王

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檄文,原名《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创作于光宅元年(684年),是骆宾王为徐敬业(又名李敬业)起兵反对武

李光弼守太原抗敌

唐朝李光弼

李光弼守太原是安史之乱期间著名的防御战例,发生于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展现了杰出的军事指挥艺术与城池防御策略。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唐军收复两京

唐朝李光弼

唐军收复两京是安史之乱中的关键战役,指唐朝军队在757年先后攻陷被叛军占领的长安(西京)和洛阳(东京)。这场胜利扭转了安史之乱初期唐军的颓势,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