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隋朝 >> 详情

苏威五朝为官录

朝代:隋朝 | 时间:2025-07-02 | 阅读:5675次
历史人物 ► 杨坚

苏威(540—623年),字无畏,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北周至隋唐五代时期著名政治家,历仕北周、隋朝唐朝(含短暂的王世充政权),堪称中国历史上仕宦经历最复杂的官员之一。其政治生涯横跨五朝,见证了南北朝末年至唐初的政治变迁。

苏威五朝为官录

一、北周时期:仕途起点

苏威出身关陇贵族苏绰家族,少年时以父荫入仕。北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时(577年),苏威因治理才干被重用,曾任纳言、御正大夫等职,参与修订北周律令制度。其父苏绰以《六条诏书》改革西魏政治,苏威深受家学影响,精通律法与财政,为后续仕途奠定基础。

二、隋朝时期:权臣生涯

隋文帝杨坚代周建隋(581年),苏威因与高颎交好被荐为太子少保,后拜门下省纳言(侍中),与高颎、杨素并称"隋初三相"。其主要贡献包括:

1. 律法改革:参与制定《开皇律》,废除前代酷刑,确立"五刑十恶"体系,影响后世法典。

2. 赋税制度:推行"输籍法"(户口普查)和"大索貌阅"(清查隐户),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3. 文化政策:主张恢复儒家礼制,反对佛教过度扩张,与文帝抑佛政策相契合。

隋炀帝时,苏威因直言劝谏征辽之弊逐渐失势,大业十二年(616年)被贬为民。

三、隋末乱世:辗转诸政权

隋末天下大乱,苏威先后依附宇文化及(618年)、李密(619年),均未被重用。后投奔东都洛阳的王世充,任太师,但王世充称帝后猜忌老臣,苏威仅虚衔议事。

四、归唐晚年:坎坷终局

唐高祖李渊灭王世充(621年),苏威以隋朝旧臣身份求见,李渊斥其"五易其主"不堪任用。苏威辗转投奔突厥,后因突厥与唐和解被遣返,卒于长安,享年84岁。

五、历史评价与争议

1. 才干与变节:苏威行政能力卓越,尤其在隋初改革中作用显著,但因其历仕多朝,被《隋书》批评"临危不能死节"。

2. 家族影响:其子苏夔为隋唐著名音乐家,孙苏勖参与编修《隋书》,苏氏一族延续了关陇士族的文化政治影响力。

3. 时代缩影:苏威的宦海沉浮折射出南北朝至唐初士大夫在政权更迭中的生存策略,其经历是研究这一时期士族政治的重要案例。

苏威的政治选择虽有争议,但其执政理念(如轻徭薄赋、重视法典)对隋唐制度过渡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其复杂性格亦成为后世史家评判乱世官僚的典型样本。

文章标签:

上一篇:西魏权臣宇文泰 | 下一篇:岑参边塞诗豪情

隋恭帝禅让李唐

隋朝隋恭帝

隋恭帝杨侑禅让李唐是隋唐之际权力更迭的关键事件,发生在隋朝末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背景下。以下从历史脉络、事件经过及深层影响展开分析:1. 历史

何稠仿制琉璃瓦

隋朝营造法式

何稠是隋代著名工艺家和建筑工程师,他在仿制琉璃瓦方面的成就体现了古代中国科技与工艺的高度发展。隋炀帝时期,为营建东都洛阳等重大工程,需要大量

杨玄感黎阳起兵

隋朝窦建德

杨玄感黎阳起兵是隋末大业年间(613年)由礼部尚书杨玄感发动的重大反隋叛乱,也是隋朝统治危机全面爆发的重要标志性事件。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多

苏威五朝为官录

隋朝杨坚

苏威(540—623年),字无畏,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北周至隋唐五代时期著名政治家,历仕北周、隋朝、唐朝(含短暂的王世充政权),堪称中国历史上

苏威五朝为官录

隋朝杨坚

苏威(540—623年),字无畏,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北周至隋唐五代时期著名政治家,历仕北周、隋朝、唐朝(含短暂的王世充政权),堪称中国历史上

隋朝整顿府兵制度

隋朝杨坚

隋朝整顿府兵制度是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时期推行的重要军事改革,旨在强化中央集权、提高军队战斗力,并解决北周以来府兵制存在的弊端。其核心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