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清朝 >> 详情

收回利权运动高涨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6-06 | 阅读:4955次
历史人物 ► 周学熙

收回利权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界反对列强经济侵略、争取国家经济主权的爱国运动,核心目标是收回被外国控制的铁路、矿山等利权(经济特权)。该运动在清末民初达到,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觉醒和经济自主意识增强的重要体现。

收回利权运动高涨

历史背景

1. 列强经济侵略加剧: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在华筑路、开矿等特权,控制了中国的交通命脉和资源。例如,英国控制沪宁铁路,德国控制山东矿权,俄国独东铁路。

2.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外国资本压制,发展本国经济。

3. 清政府财政危机:庚子赔款后,清政府财政破产,被迫以路权、矿权抵押外债,进一步丧失经济主权。

运动主要内容

1. 收回路权

- 粤汉铁路斗争(1904-1905):湖南、湖北、广东三省绅商反对美国合兴公司违约转售路权,最终以675万美元赎回路权,改为商办。

- 江浙铁路风潮(1907-1908):江浙民众反对清政府向英国借款修筑沪杭甬铁路,爆发大规模请愿和罢市,迫使清廷妥协。

2. 收回矿权

- 山西保晋矿务公司(1905-1908):山西绅商赎回英国福公司控制的采矿权,成立本土企业。

- 安徽铜官山矿斗争(1909-1910):民众抵制英国凯约翰公司非法占据矿山,最终以5万英镑赎回。

运动特点与影响

1. 社会广泛参与:士绅、商人、学生、民众联合抗争,形成“官督商办”或“完全商办”模式。

2. 推动经济民族主义:促进了民族资本投资实业的热潮,如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周学熙开发滦州煤矿。

3. 政治影响深远:运动暴露清政府对列强的依赖,激化社会矛盾,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爆发。

局限性

1. 资金与技术短板:民族资本薄弱,部分赎回项目因缺乏技术和管理经验陷入困境(如粤汉铁路工程延期)。

2. 列强反制:外国资本通过政治施压或金融手段(如控制借款)继续渗透中国经济。

扩展知识

收回利权运动与同时期的“实业救国”“抵制美货运动”互为呼应,反映了近代中国从经济抗争到政治变革的联动性。民国初期,北洋政府延续了部分政策,但军阀混战和外国干涉导致成果有限,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彻底实现经济自主。

文章标签:

上一篇:朱元璋大兴文字狱 | 下一篇:夏朝太康游猎失政

闭关锁国政策强化

清朝雍正帝

闭关锁国政策的强化主要体现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严格控制。以下是其强化表现及背景分析: 1. 海禁政策的严格执行 明朝初期

顺治迁都北京盛举

清朝顺治

顺治迁都北京是清朝入主中原的关键性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从明朝向清朝的政权过渡。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及扩展知识等方面详细阐述: 一、迁都背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高潮

清朝张謇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高潮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快速增长阶段。这一时期的核心背景是外国资本入侵加速自然经

郑成功收复台湾伟业

清朝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17世纪中国抗击外来殖民势力的重要历史事件。162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侵占台湾南部,建立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和普罗民遮城(今赤崁楼)

收回利权运动高涨

清朝周学熙

收回利权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界反对列强经济侵略、争取国家经济主权的爱国运动,核心目标是收回被外国控制的铁路、矿山等利权(经济特权)。该运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