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秦朝丞相,统一文字度量的推动者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5-20 | 阅读:6685次历史人物 ► 丞相
李斯(约公元前280年-前208年),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官至丞相。他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谋臣,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主要贡献:
1. 统一文字:李斯主持了“书同文”改革,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废除了六国异体字,奠定了汉字统一的基础。他亲自书写《仓颉篇》作为范本,这一举措极大促进了文化传播和政令推行。出土的秦代诏版、刻石均采用小篆,如泰山刻石即为李斯手笔。
2. 规范度量衡:推行“度同制”,制定标准计量单位,颁布衡器“权”、量器“量”的法定制式。现存秦权、秦量等文物显示,全国误差控制在1%以内,远超同期世界水平。
3. 废除分封制:力主郡县制替代分封,确立中央集权体制。这一制度被后世王朝沿用两千余年,李斯在朝堂辩论中驳斥淳于越的分封主张,撰写《谏逐客书》延揽六国人才。
4. 法治建设:协助秦始皇完善秦律,推行“以吏为师”政策,将《秦律》条文刻于竹简分发各地,1975年睡虎地秦简的出土证实其法律体系的严密性。
5. 经济政策:统一货币为“半两钱”,推行“车同轨”促进交通,实施“徙豪富”削弱地方势力。其经济集权思想见于《琅邪台刻石》“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的记载。
思想与争议:
李斯师从荀子,却摒弃儒家思想转向法家,提出“帝王之术”理论。晚年卷入沙丘之变,与赵高合谋篡改遗诏立胡亥,最终遭腰斩灭族。司马迁评价其“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但承认其“建功不灭”的历史地位。
延伸知识:
李斯早年曾任郡小吏,观察仓鼠与厕鼠生存状态后感悟“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遂拜师荀卿学习帝王术。
秦始皇东巡的七处刻石均由李斯撰文并书写,开创了碑碣文体的先河。
汉代虽否定秦政,却继承了李斯创制的文字、度量衡等制度,许慎在《说文》中仍以小篆为正体。
文章标签:文字
上一篇:宗教与神话在西周社会的影响 | 下一篇: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建设与变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