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启序幕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7-15 | 阅读:2358次历史人物 ► 项梁
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为争夺国家统治权而展开的长期战争(公元前206年—前202年),其序幕可追溯至秦末农民起义时期的权力格局演变:
1. 大泽乡起义与反秦联盟形成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叔父项梁拥立楚怀王孙子熊心为义帝,重建楚国王室权威。刘邦此时作为沛县亭长加入反秦阵营,与项羽形成名义上的同盟关系。巨鹿之战(前207年)中项羽破釜沉舟击败秦军主力,成为诸侯联军统帅,而刘邦则趁秦军主力被牵制时西进关中。
2. 约法三章与鸿门宴对峙
刘邦先入咸阳(前206年)后废除秦朝苛法,仅保留"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三条,争取关中民心。项羽率四十万大军入关后,谋士范增识破刘邦野心,设鸿门宴企图诛杀之。刘邦通过张良周旋、樊哙闯宴等戏剧性场面脱险,双方表面和解,实则矛盾公开化。
3. 项王分封十八诸侯
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将刘邦分封到偏远的汉中为汉王,同时将关中三分给秦降将章邯等以封锁刘邦。这种违背"先入关者王"约定的分封方案,导致田荣等六国旧贵族相继叛乱,为刘邦东进创造战略机遇。
4. 暗度陈仓与彭城拉锯
前206年八月,刘邦采纳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突袭三秦,仅用四个月平定关中。前205年刘邦趁项羽平定齐地叛乱时,联合五路诸侯56万大军攻占彭城,但被项羽3万精骑迂回击溃,父亲刘太公与妻子吕雉,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5. 战略相持与外交制衡
刘邦退守荥阳后构建纵贯中原的防线,萧何则在关中实施"转漕调兵"保障后勤。张良提出"下邑画策"联合彭越、英布等牵制楚军,韩信则实施北方战略,连续攻灭魏、代、赵、燕、齐诸国,完成对项羽的战略包围。
这一阶段的历史转折点在于:项羽虽保持军事优势却未能建立有效统治体系,反观刘邦通过"承秦制"构建官僚系统,将军事斗争转化为综合国力竞争。至前203年鸿沟议和时,楚汉实力对比已发生根本逆转,为接下来的垓下决战埋下伏笔。
文章标签:楚汉之争
上一篇:赵武灵王:赵国改革与胡服骑射的故事 | 下一篇:班固撰《汉书》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