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春秋战国 >> 详情

张仪连横破六国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5-18 | 阅读:901次
历史人物 ► 张仪

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以连横策略辅佐秦国,瓦解六国合纵联盟,为秦统一天下奠定基础。其外交与军事手段的巧妙结合,深刻影响了战国格局。以下是张仪连横破六国的关键策略及历史意义:

张仪连横破六国

1. 连横战略的核心

张仪提出“事一强以攻众弱”,主张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避免合纵抗秦。他利用各国矛盾,通过威逼利诱分化瓦解,如以商於之地诱骗楚国与齐国断交,再背约激化楚齐矛盾。

2. 破楚国的关键操作

前313年,张仪以“献六百里地”为饵,诱楚怀王与齐绝交。待楚孤立后,秦国仅承认六里之地,楚怒而攻秦,遭丹阳、蓝田之战惨败,丧失汉中,国力大损。

3. 弱化齐国的策略

张仪联合秦、韩、魏制约齐国,通过外交孤立与军事施压,迫使齐湣王放弃合纵,转而与秦妥协,削弱了东方大国的抗秦领导力。

4. 对韩魏的军事威慑

张仪主张“远交近攻”雏形,对韩魏持续打击。前317年,秦败韩赵魏联军于修鱼,迫使韩魏臣服,成为秦国东进的跳板。

5. 心理战与间谍手段

张仪擅长散布谣言、收买权臣,如贿赂楚臣靳尚,离间楚怀王与屈原,破坏楚国决策层团结,加速其外交失误。

6. 历史影响

张仪的连横虽短期强化了秦国霸权,但其欺诈手段也激化六国仇恨。其策略为范雎“远交近攻”提供基础,最终由秦始皇完成统一。其权谋思想被《战国策》详细记载,成为纵横家经典案例。

张仪的活动凸显了战国时期外交的复杂性,其成功依赖于对各国君主心理的精准把握及对地缘矛盾的充分利用,但也暴露了功利主义外交的局限性。秦统一后,连横思想逐渐被中央集权制度取代,但其分化瓦解的战术仍为后世所借鉴。

文章标签:张仪

上一篇:烽火戏诸侯失信 | 下一篇:秦驰道修建记

甘罗十二岁拜相

春秋战国甘罗

甘罗十二岁拜相一事主要出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但其真实性历来存疑。以下是基于史料的综合分析及相关背景:1. 史料记载 《史记》记载甘罗为秦

韩非子法家大成

春秋战国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论以“法、术、势”为核心,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构建。以下从历史背景、思想体系、实践影响等方面

白起战功震天下

春秋战国白起

白起(?—前257年),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位列武庙十哲,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具统帅才能的将领之一。其战功之盛,堪称战国时期无人能及。 1. 伊阙之战(

屈原投汨罗自沉

春秋战国屈原

屈原投汨罗江自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悲剧事件,发生在战国末期(约公元前278年)。作为楚国贵族、政治家和诗人,屈原的死亡与楚国的政治动荡及其个人遭

四公子养士留名

春秋战国张仪

"四公子养士留名"指的是中国战国时期四位著名的贵族公子——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以招揽门

张仪连横破合纵

春秋战国张仪

张仪连横破合纵是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运用外交策略瓦解六国联盟(合纵)的重要案例。作为秦相,张仪凭借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高超的游说技巧,为秦国打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