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张飞遇刺身亡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6-08 | 阅读:8800次
历史人物 ► 张飞

关于张飞遇刺身亡的历史事件,《三国志》等正史有明确记载:

张飞遇刺身亡

1. 背景与职务

张飞(?-221年),字益德(《三国志》写作“益德”,后世演义多作“翼德”),东汉末年名将,与刘备关羽并称“桃园三结义”兄弟。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后,张飞任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镇守蜀汉北部阆中(今四川阆中市)。

2. 遇刺的直接原因

据《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张飞性格暴躁,常鞭笞士卒,对部下严苛。刘备曾劝诫他:“卿刑杀既过差,又日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但张飞未加改正。章武元年(221年),张飞为替关羽,率军准备与刘备会师伐吴,临行前因逼迫部将范强(演义中作“范疆”)、张达短期内筹备全军白甲白袍,二人无法完成任务,恐被处死,遂趁夜潜入张飞营帐刺杀他,携其首级投奔东吴。

3. 历史细节与争议

- 遇刺地点:正史未明确记载具体地点,但张飞当时驻守阆中,推测事件发生于阆中军营。

- 首级去向:范强、张达将张飞首级带到东吴,后孙权为避免与蜀汉彻底决裂,将二人送还刘备。

- 时间节点:张飞死于刘备伐吴前夕(221年六月至七月间),其死讯导致刘备更加激愤,加速了夷陵之战的爆发。

4. 性格与历史评价

陈寿评价张飞“暴而无恩”,指出其性格缺陷是悲剧根源。后世常以张飞之死为例,强调统帅需“恩威并施”的治军之道。但张飞亦有重义、骁勇的一面,如长坂坡断桥退敌、巴西之战击败张郃等。

5. 与演义的区别

三国演义》艺术化处理了张飞之死,增加“梦中”“大星陨落”等情节,并虚构范疆、张达因张飞醉卧时行刺的细节。正史仅记载二人因惧罚叛变,未提醉酒一事。

张飞之死是蜀汉重大损失,其悲剧性不仅在于个人命运,更折射出蜀汉政权内部将领管理问题的隐患。这一事件与关羽败亡、夷陵之战共同构成蜀汉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

文章标签:张飞

上一篇:耿弇少年定齐地 | 下一篇:慧远建东林寺

诸葛恪新城惨败

三国诸葛恪

诸葛恪新城惨败是三国时期东吴一次重大的军事失利,发生于公元253年(吴建兴二年),也是诸葛恪政治生涯的转折点。以下是事件的详细分析: 背景与起因1.

陆逊夷陵破刘备

三国刘备

陆逊夷陵破刘备是三国时期东吴与蜀汉之间的一场关键战役,发生于公元222年(吴黄武元年,蜀汉章武二年)。此战是夷陵之战的组成部分,标志着刘备北伐的

夏侯渊虎步陇右

三国夏侯渊

建安十九年(214年),夏侯渊在陇右地区展开的军事行动是曹操平定西北的关键战役之一。此次战役展现了夏侯渊卓越的战术能力和曹操集团对雍凉地区的战略

张飞怒吼长坂坡

三国张飞

"张飞怒吼长坂坡"典出《三国志·蜀书·张飞传》,是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追击刘备时的著名事件。据《三国志》记载,刘备败退当阳时,令张飞率二十骑断

张飞怒吼长坂坡

三国张飞

"张飞怒吼长坂坡"典出《三国志·蜀书·张飞传》,是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追击刘备时的著名事件。据《三国志》记载,刘备败退当阳时,令张飞率二十骑断

张飞:猛将豪情,蜀汉基石

三国张飞

张飞是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与关羽并称"万人敌",其形象在正史与演义中既有重叠也有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这位传奇猛将的历史定位及其对蜀汉政权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