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伐齐复燕计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7-06 | 阅读:8195次历史人物 ► 乐毅
乐毅伐齐复燕计是战国时期燕国名将乐毅主导的一场大规模军事行动,其核心目标是联合五国之力击溃齐国,为燕昭王复仇并恢复燕国疆土。这一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84年至前279年,是战国中后期重要的地缘政治转折点。
背景与动因:
1. 齐灭燕之仇:齐宣王曾于前314年乘燕国内乱(子之之乱)出兵攻燕,杀燕王哙,占领燕国全境长达三年,种下深仇。
2. 燕昭王图强:燕昭王即位后筑黄金台招贤,任用乐毅改革军政,同时通过"千金市骨"政策笼络赵、魏、楚等诸侯,为伐齐铺路。
3. 齐国树敌:齐湣王灭宋后骄横(前286年),引发秦、韩、赵、魏等国的"五国共怨",为合纵提供条件。
战略实施:
1. 五国联军的组建:乐毅以燕上将军身份出任联军统帅,协调赵、秦、韩、魏四国兵力。联军总兵力史载达"车千乘,骑万匹",实际应超过20万人。
2. 决定性战役:前284年济西之战,联军在黄河以西击溃齐军主力,齐将触子败逃。此战运用了"三分疲齐"战术,通过多方向佯动消耗齐军。
3. 战略纵深突破:乐毅独率燕军乘胜追击,采用"批亢捣虚"战术直捣临淄,连克70余城,仅剩莒和即墨两城未下。
军事特点:
心理战应用:占领临淄后,乐毅将齐王宫室祭器运回燕国,在燕都举行"献俘礼",强化政治威慑。
怀柔政策:在占领区减赋税、废苛政,保留齐国旧官制度,避免过度刺激齐民反抗。
持久围困:对即墨采用"围而不攻"策略,试图通过经济封锁瓦解守军,持续达五年之久。
历史影响:
1. 齐国霸权终结:从此退出强国序列,直到田单复国后也难复旧观。
2. 燕国崛起昙花一现:燕昭王死后惠王中田单(前279年),乐毅奔赵,燕军被火牛阵击溃。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