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蚡权势倾朝野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7-06 | 阅读:3928次历史人物 ► 田蚡
田蚡是西汉武帝时期的重要外戚和政治人物,凭借其姐王娡(汉武帝生母)的地位步入权力核心,最终官至丞相,权势显赫一时。以下是关于田蚡权势的具体分析及扩展:
1. 外戚身份的晋身之阶
田蚡的崛起与汉代的"外戚政治"密切相关。其姐王娡从景帝的夫人晋升为皇后,汉武帝即位后尊为太后,田蚡作为帝舅迅速被拔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任太尉,与窦婴共同辅政,后因窦太后压制短暂失势,但元光四年(前131年)再度出任丞相,成为武帝初期权力最大的外戚代表。
2. 权倾朝野的具体表现
- 人事垄断:史载田蚡任丞相时"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甚至要求武帝"考工地益宅",将少府官署划为私宅。
- 经济贪腐:广收诸侯贿赂,《史记》记载"田园极膏腴,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其财富积累引起武帝不满。
- 政治倾轧:制造"灌夫骂座"事件,联合武帝逼死政敌窦婴,并利用"腹诽之法"等酷吏手段打击异己。
3. 与武帝的微妙关系
田蚡初期深受武帝信任,但其专权逐渐引发矛盾。元朔三年(前126年)淮南王刘安谋反案发,田蚡曾接受其贿赂并许诺支持其即位之事曝光,虽已病逝未被追究,但武帝愤言"使武安侯在者,族矣",反映外戚权力已威胁皇权。这一事件加速了武帝后期削弱外戚、重用寒门士人的政策转变。
4. 历史评价与制度影响
班固在《汉书》中批评田蚡"负贵而骄",其专权成为西汉外戚干政的典型案例。武帝在田蚡死后改革丞相制度,设立内朝削弱相权,并推行察举制打破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田蚡的结局也预示了汉代外戚集团的宿命——霍光、王莽等后来者虽权势更盛,但多数难逃覆灭结局。
从更宏观视角看,田蚡现象折射出汉帝国前期皇权与外戚、功臣集团的复杂博弈。其权势既是汉代"以姻亲维系统治"政治传统的产物,也揭示了早期官僚体系尚未成熟时,权力制衡机制的缺失。
文章标签:田蚡
上一篇:秦朝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 下一篇:刘备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