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五代十国 >> 详情

李璟割江北献周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6-21 | 阅读:1505次
历史人物 ► 李璟

李璟割江北献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政权与后周之间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958年(后周显德五年,南唐中兴元年),涉及南唐中主李璟在军事失利后被迫向后周割让江北十四州的领土。该事件标志着南唐国力的急剧衰退,并为后来北宋统一南方奠定了基础。以下是具体内容和背景分析:

李璟割江北献周

一、 历史背景

1. 后周的崛起

周世宗柴荣继位后推行改革,整顿军政,国力大增。显德二年(955年)起,柴荣发动了对南唐的连续进攻,目标直指江淮富庶之地。周军在水陆两线均占据优势,特别是赵匡胤、李重进等将领的军事才能,使南唐节节败退。

2. 南唐的战略失误

李璟统治后期耽于文治,忽视武备。面对后周进攻时,南唐将领皇甫晖、姚凤等虽奋力抵抗,但战略上分散兵力,加之优势因周军建造舰队的突破而丧失,最终导致寿州(今安徽寿县)等要地被围困长达一年多后陷落。

二、 割地过程

战败求和:显德五年(958年),南唐江北领土大部沦陷,李璟派遣使者陈觉、钟谟向后周乞和,愿以划江而治为条件投降。

割让十四州: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南唐将光州(今河南潢川)、寿州、濠州(今安徽凤阳)、泗州(今江苏盱眙)、楚州(今江苏淮安)等江北十四州割让给后周,并承诺岁贡十万缗钱帛,去帝号改称“江南国主”。

政治屈从:李璟不仅割地,还接受后周正朔,使用后周年号,南唐自此沦为后周附庸。

三、 影响与后续

1. 南唐衰落

江北是南唐经济核心区,失去后导致财政锐减,南唐被迫加重江南赋税,民生凋敝。李璟迁都洪州(今南昌),国势一蹶不振,为其子李煜时期的灭亡埋下伏笔。

2. 后周统一布局

后周控制江淮后,切断南唐与中原藩镇的联系,战略上形成对南方诸国的包围。柴荣随即转向北伐契丹,若非其早逝,可能提前完成统一。

3. 宋统一的基础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继承了后周对南唐的压制政策,最终在974年发动灭南唐之战。李煜投降时,南唐仅剩江南一隅,与割让江北后的虚弱直接相关。

四、 延伸史实

文人政治的局限:李璟父子以文采著称(如“小楼吹彻玉笙寒”),但重文轻武的国策难以应对乱世。

军事技术因素:后周在攻打南唐时改良战船,突破淮河防线,体现了五代时期军事技术的进步。

割地争议:南唐内部主战派(如刘仁赡)曾誓死守卫寿州,但李璟最终选择妥协,后世史家多批评其缺乏魄力。

此事件是五代政权更迭的典型缩影,展现了强权政治下小国的生存困境,也为研究中国历史上的领土谈判提供了案例。

文章标签:献周

上一篇:史思明叛旗覆又起 | 下一篇:宋度宗荒嬉误国政 (1264年)

北汉联辽抗周

五代十国刘知远

北汉联辽抗周是五代十国末期重要的战略联盟事件,展现了小政权在夹缝中求存的典型外交策略。北汉作为五代中唯一位于北方的十国政权(951—979年),长期

五代少数民族政策与文化融合探索

五代十国石敬瑭

五代十国时期(907-979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阶段,北方沙陀、契丹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在政治、军事、文化上深度互动,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政策与文化

符彦卿三朝节度使

五代十国节度使

符彦卿是五代至北宋初年的著名将领,出身将门世家,其父符存审为后唐名将。他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及北宋五朝,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南唐灭闽吞建州

五代十国建州

南唐灭闽吞建州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扩张的重要事件,发生于公元945年。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1. 背景与政治格局 闽国内乱:闽国自王审知

李璟败于后周

五代十国李璟

李璟(916年-961年),即南唐元宗,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第二位君主。他在位期间(943年-961年),南唐国力逐渐衰落,最终在与后周的战争中遭受重大失败

李璟攻闽楚

五代十国李璟

李璟攻闽楚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对闽国和楚国的军事行动,体现了南唐中期的扩张策略。这场战争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策略及政权更替,需结合历史背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