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夏商 >> 详情

商纣囚西伯羑里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6-15 | 阅读:7409次
历史人物 ► 恶来

商纣王囚禁西伯侯姬昌于羑里一事,是商周之际的重要历史事件,主要记载于《史记·殷本纪》和《周本纪》中。以下是基于史料的分析和扩展:

商纣囚西伯羑里

1. 历史背景

- 商纣王(帝辛)是商朝末代君主,以暴虐和奢靡著称。《史记》记载他“好酒淫乐,嬖于妇人”,加重赋税,滥用酷刑,导致诸侯离心。

- 西伯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是周部落首领,因推行仁政、广纳贤才(如姜尚),势力日益壮大,引起纣王猜忌。

2. 囚禁诱因

- 谗言与猜忌:纣王宠臣崇侯虎进谗,称姬昌“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促使纣王决定削弱周族势力。

- 政治试探:据《帝王世纪》载,纣王曾将姬昌长子伯邑考烹杀并做成肉羹赐予姬昌,姬昌忍辱食之,纣王因此放松警惕,认为姬昌“非圣人”。

3. 羑里之囚

- 羑里(今河南安阳汤阴县)是商朝监狱所在地。姬昌被囚期间,相传推演《周易》六十四卦,后世认为《易经》的雏形形成于此。

- 囚禁时间长达七年(一说三年),期间周人通过贿赂纣王宠臣费仲恶来,献上珍宝和(如骊戎之马、有莘氏),最终使纣王释放姬昌。

4. 后续影响

- 姬昌获释后加紧灭商准备,史称“文王受命”,通过兼并密须、黎国等商朝属国,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

- 羑里事件加剧了商周矛盾,为武王伐纣埋下伏笔。《尚书·无逸》称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暗中积蓄力量。

5. 考古与争议

- 殷墟甲骨文中未直接提及此事,但“周侯”记载印证了商周从属关系。部分学者认为“羑里”可能是商朝羁押贵族的人质中心。

- 《竹书纪年》记载与《史记》略有出入,称纣王先封姬昌为“西伯”,后因伐密须等事件引发冲突。

此事件反映了商末中央与诸侯的权力博弈,以及周人以隐忍策略逐步取代商朝的历史进程。羑里作为中国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监狱之一,至今留有遗址和文王庙等纪念性建筑。

文章标签:

上一篇:洋务运动求自强 | 下一篇:井田制推行争议

微子出走降周

夏商微子

微子出走降周是商周之际的重要历史事件,反映了商王朝内部的政治分裂与周人崛起的时代背景。以下是基于《史记》《尚书》等文献的详细分析: 1. 微子的身

青铜司母戊鼎

夏商武丁

青铜司母戊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杰出代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件青铜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9厘米,重达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

夏台囚禁商汤

夏商商汤

关于“夏台囚禁商汤”这一历史事件,需结合传世文献与考古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尽管商汤被囚于夏台的记载多见于后世文献,但夏朝史料匮乏,需谨慎辨析。

后羿代夏又失政

夏商伯明氏

后羿代夏又失政是中国上古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权更迭事件,反映了夏朝中期的政治动荡。以下从背景、过程、结局及历史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一、历史背景与

蜚廉恶来助纣虐

夏商恶来

蜚廉与恶来是商朝末年助纣为虐的两位重要人物,历史文献中对其记载主要见于《史记·殷本纪》《孟子》《墨子》等典籍。他们作为纣王的宠臣,成为商朝统治

恶来力战殉商纣

夏商恶来

恶来是商朝末年著名的勇将,作为纣王的重臣,其事迹在《史记·殷本纪》等史料中均有记载。以下几点结合史实展开说明:1. 身世与家族背景 恶来(亦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