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夏商 >> 详情

费仲尤浑惑纣王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6-13 | 阅读:3168次
历史人物 ► 费仲

费仲与尤浑是商纣王时期著名的佞臣,其事迹主要见于《史记·殷本纪》等史料。以下从历史记载、政治影响和文化隐喻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费仲尤浑惑纣王

一、历史记载溯源

1. 《史记》记载

- 司马迁明确记载二人为"善谀好利"之臣,费仲因贿赂勾结周文王(西伯昌)引发纣王怀疑,纣王将其肉制成肉酱赐诸侯。

- 尤浑事迹较简略,《帝王世纪》补充其为纣王"作靡靡之乐"的乐官。

2. 甲骨文佐证

- 殷墟甲骨文中虽未直接出现二人名字,但有多条卜辞反映纣王时期存在"小臣擅权"现象。如《甲骨文》第36511片记载"小臣取王贝",印证佞臣敛财的史实。

二、政治破坏机制

1. 权力体系腐蚀

- 二人通过垄断信息传递架空比干等大臣,《韩非子·喻老》载"纣为长夜之饮,费仲计日而赋",反映其操控朝政手段。

- 推行"炮烙之刑"等酷刑排除异己,考古发现的商末青铜甗中曾发现疑似人骨,或与此相关。

2. 经济掠夺

- 《尚书·微子》记载"攘窃神祇之牺牷牲",指其侵占祭祀用牲口。考古发现殷墟晚期墓葬中殉葬品锐减,与文献记载的横征暴敛相符。

三、文化象征意义

1. 儒家话语构建

- 西周"殷鉴"思想将二人塑造为亡国奸臣典型,《荀子·非相》称"费仲、恶来(注:另一奸臣)足走千里",成为"小人"代称。

- 明代《封神演义》将其神化为"勾绞星"与"卷舌星",强化了民间认知。

2. 现古争议

- 有学者依据殷墟手工业作坊遗迹(如苗圃北地铸铜遗址)分析,纣王时期工商业发达可能是二人"好利"的物质基础。

- 甲骨文显示商末存在频繁的人祭活动,或为后世"酒池肉林"传说的史实投影。

这一历史案例的复杂性在于:既反映了早期王朝中央集权制下的权力监督失控,也展现了周人为确立政权合法性而对前朝进行的道德矮化。近年出土的清华简《耆夜》记载周人饮酒时提及殷鉴,说明其已成为政治警示的文化符号。

文章标签:

上一篇:伊犁条约失地 | 下一篇:周幽王废嫡立庶

商朝祖乙振兴的经济

夏商祖乙

商王祖乙(约公元前14世纪在位)是商朝中期的重要君主,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实现了“祖乙中兴”,其经济振兴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迁

夏朝少康的中兴之路

夏商少康

夏朝少康的中兴是夏朝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其历程体现了早期国家政权在危机中重建的过程。少康作为夏朝第六代君主,在寒浞篡夺夏政权后,通过长期的斗

成汤伐桀建立商朝

夏商商朝

成汤伐桀建立商朝是中国上古史上一场重要的王朝更替事件,标志着夏朝的终结和商朝的崛起。根据《史记·殷本纪》和甲骨文、考古发现等史料,这一过程展现

相土驯马拓商疆

夏商相土

“相土驯马拓商疆”这一标题概括了商族早期发展中的几个关键环节,涉及族群迁徙、技术突破与疆域扩张的互动关系。以下结合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展开分析

费仲尤浑惑纣王

夏商费仲

费仲与尤浑是商纣王时期著名的佞臣,其事迹主要见于《史记·殷本纪》等史料。以下从历史记载、政治影响和文化隐喻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记载溯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