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孟子仁政天下心
孟子提出的“仁政”思想是其政治哲学的核心,主张以仁爱为本的治国方略,强调统治者应通过道德感化而非武力威慑来赢得民心,进而实现天下归附。这一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以下从思想内涵、历史实践及后世时间 ► 2025-07-26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孟子
[南北朝] 顾野王编《玉篇》典
顾野王编撰的《玉篇》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字书,成书于梁武帝大同九年(543年),是继《说文解字》之后汉字训诂学的里程碑式著作。以下从背景、编纂特点、内容结构、历史影响等方面展开说明: 1. 编纂背景顾野时间 ► 2025-07-25 | 标签 ► 玉篇》 | 历史人物 ► 黎庶昌
[汉朝] 汉文帝仁政治国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年)是西汉第五位皇帝,以“文景之治”的开创者著称。其仁政治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轻徭薄赋 汉文帝即位后推行“与民休息”政策,多次减免田租。前178年和前168年两次将田租从“十五税一”时间 ► 2025-07-19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晁错
[夏商] 义伯仲伯作典
“义伯仲伯作典”这一表述并非历史文献中的明确记载,需结合上古传说与商周时期的官职制度进行考辨。以下几点分析供参考: 一、文献考据背景1. 《尚书》中的“义伯”“仲伯” 《尚书·周书·君奭》提到义伯、仲伯等时间 ► 2025-07-12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甲骨文
[宋朝] 宋孝宗的光复之志与仁政改革
宋孝宗赵昚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1162—1189年)以"光复中原"为政治目标,同时推行"仁政"改革,其执政特点可概括为"外图恢复,内修政理"。以下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光复之志的实践与局限时间 ► 2025-07-09 | 标签 ► 改 | 历史人物 ► 宋孝宗
[宋朝] 宋慈洗冤集录典
《宋慈洗冤集录》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性的法医学专著,由南宋官员、法医学家宋慈于淳祐七年(1247年)编纂完成。该书汇集了宋代及前代的司法检验经验,结合宋慈本人多年办案实践,形成了完整的法医学理论时间 ► 2025-06-27 | 标签 ► 洗冤集 | 历史人物 ► 洗冤集录
[春秋战国] 孟子宣扬仁政之路
孟子宣扬仁政的思想体系源自孔子,但在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中,他结合时代特点发展了更具实践性的政治哲学。其仁政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民本思想的深化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时间 ► 2025-06-16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孟子
[晋朝] 陶侃运甓励志典
陶侃运甓(pì)是东晋名将陶侃的励志典故,出自《晋书·陶侃传》。这一故事展现了陶侃以勤勉自励、居安思危的处世哲学,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是具体内容和相关扩展:1. 典故核心内容 陶侃在广州任职期间,为防安逸时间 ► 2025-06-15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资治通鉴
[夏商] 祖己谏王正祀典
《祖己谏王正祀典》这一典故出自《尚书·高宗肜日》,记载了商王武丁时期贤臣祖己匡正祭祀制度的事件,反映了商代礼制改革的重要历史片段。以下结合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展开分析: 历史背景1. 商代祭祀制度演变 殷商时间 ► 2025-06-12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祖己
[春秋战国] 孟子见梁惠王论仁政
孟子见梁惠王论仁政是《孟子·梁惠王上》开篇记载的重要对话,反映了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这段对话发生在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梁惠王(即魏惠王,因迁都大梁而称梁)为富国强兵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孟子以时间 ► 2025-06-06 | 标签 ► 孟子 | 历史人物 ► 孟子
清朝纳兰性德
明朝朱允炆
元朝元文宗
宋朝靖康之变
五代十国赵光义
隋朝杨广
南北朝陈霸先
晋朝孙登
三国赵云
汉朝李广
晋朝皇甫谧
三国赤壁之战
汉朝蔡伦
秦朝秦始皇
春秋战国州吁
西周公刘
夏商大禹
清朝曾纪泽
明朝明朝
元朝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