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

[西周] 仲山甫补衮谏王

仲山甫“补衮谏王”的典故出自《诗经·大雅·烝民》,记述了西周宣王时期卿士仲山甫辅佐周王、匡正朝政的事迹。这一典故体现了周代贵族政治中“谏诤”传统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周宣王中兴时期的政治生态。以下是基于史
时间 ► 2025-06-13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仲山甫

[西周] 周幽王废嫡立庶

周幽王废嫡立庶是西周晚期政治动荡的重要事件,标志着王室宗法制度的破坏和西周衰落的加速。这一事件的核心是周幽王废除嫡长子宜臼(即后来的周平王)的太子之位,改立庶子伯服为储君,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危机。以下从
时间 ► 2025-06-13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周平王

[西周] 营建东都洛邑

营建东都洛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主要指西周初年周成王时期在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的陪都,后世称为"成周"。这一举措具有深远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意义,是西周巩固政权的重要战略布局。历史背景与动因1. 地
时间 ► 2025-06-13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三监

[西周] 穆王西巡见西王母

周穆王西巡会见西王母的故事,主要见于《穆天子传》和《史记》等先秦两汉文献。此事虽带有浓厚神话色彩,但反映了早期中西交通的重要史实的可能性较大。以下是基于史料和学界研究的综合分析:1. 文献记载的核心内容
时间 ► 2025-06-12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造父

[西周] 周厉王国人暴动

周厉王国人暴动是西周晚期的一场重大政治事件,发生于公元前841年,标志着西周王室权威的崩塌和王室统治危机的爆发。《史记·周本纪》《竹书纪年》等文献均记载了这一事件,其背景与影响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分析:一、暴
时间 ► 2025-06-12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周公

[西周] 虢石父擅权误国

虢石父是西周幽王时期的重要权臣,其擅权误国的行为在《国语》《史记》等史料中均有记载,被认为是导致西周灭亡的关键人物之一。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误国之举及相关历史背景: 一、政治投机与权力垄断虢石父作为幽
时间 ► 2025-06-12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虢石父

[西周] 周夷王朝诸侯衰落

周夷王(约公元前9世纪在位)是西周中后期的重要君主,其统治时期常被视为周王室权威衰落的转折点。根据《史记》《竹书纪年》等文献记载,这一时期诸侯势力膨胀与王室衰微相互交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王权
时间 ► 2025-06-12 | 标签 ► 周夷王朝 | 历史人物 ► 齐哀公

[西周] 共和行政代政

“共和行政”是中国西周时期的一个特殊政治阶段,发生在公元前841年至前828年,历时14年。这一事件因“国人暴动”引发周厉王被驱逐,导致王位空缺,由大臣共同执政,是中国历史早期的重要政治实验。以下是关于共和行政
时间 ► 2025-06-12 | 标签 ► 行政代 | 历史人物 ► 共和

[西周] 昭王南征不返

"昭王南征不返"是西周早期的重要历史事件,记载于《史记·周本纪》《竹书纪年》等文献,反映了西周王朝统治的一次重大危机。以下是基于考古与文献的综合分析:一、事件背景1. 昭王时期政局:周昭王(约前995-前977年在位
时间 ► 2025-06-12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成康之治

[西周] 九鼎象征王权

九鼎是中国古代王权的核心象征,起源于夏商周三代的政治传统,承载着“天命所归”的合法性意蕴。其历史内涵与文化意义可从以下方面阐释:1. 文献记载与起源传说 《左传》《史记》均记载夏禹铸九鼎的典故。禹平定九州
时间 ► 2025-06-12 | 标签 ► 九鼎 | 历史人物 ► 武则天

  • <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