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西周 >> 详情

秦非子养马封于秦邑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6-26 | 阅读:2068次
历史人物 ► 秦非

秦非子养马封于秦邑是秦国早期历史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着秦人从边缘部族逐步崛起为一方诸侯的开端。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秦非子养马封于秦邑

1. 秦非子的出身与时代背景

秦非子为嬴姓,是上古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大费)的后裔,其先祖曾为商周两朝效力。《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祖先因商周政权更迭而西迁至陇右(今甘肃天水一带),成为周王朝的附庸。非子所处的西周中期(约公元前9世纪),周王室为稳固西部边疆,需要驯养战马以抵御戎狄侵扰。

2. 养马之功与封地缘由

非子因善于畜牧,被周孝王召至“汧渭之会”(今陕西宝鸡附近)为王室养马。《史记》称他“马大蕃息”,迅速扩大了王室马群规模。周孝王为嘉奖其功,决定将秦邑(今甘肃张家川南或清水县一带)赐予非子作为附庸封地,允许嬴姓部族以“秦”为号,史称“秦嬴”。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秦邑仅为“附庸”而非正式诸侯,秦人仍须臣服于周王室。

3. 考古与文献的印证

考古发现显示,甘肃东部陇山地区的早期秦文化遗存(如毛家坪遗址)与周文化存在交融,出土的车马器及祭祀坑表明秦人此时已具备一定的军事与礼仪体系。青铜器铭文如“不其簋”提及其先祖“伯氏”为周王室征伐戎狄,或与非子时代背景相符。

4. 历史意义的延伸

地理战略价值:秦邑位于渭河上游,扼守关中通往西戎的通道,为秦人日后东进奠定基础。

政治身份转变:非子受封是秦人从游牧部落迈向定居政权的重要一步,其后裔秦襄公因护卫周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被正式封为诸侯。

文化融合:秦人在陇东吸收周文化的同时保留戎狄习俗(如殉葬),形成独特的“尚武”传统。

5. 争议与补充

部分学者认为“秦邑”具置尚有争议,《水经注》等文献提出陕西陇县、甘肃礼县等多处可能。此外,非子并非秦国首封君主,其同父异母兄弟“成”仍继承大骆一族宗脉,反映出早期秦人族内权力分化。

这一事件反映了西周分封制下边缘部族通过专业技能(如养马、征战)获取政治认可的路径,也预示了秦人将以“边陲强国”姿态登上战国舞台。

文章标签:

上一篇:二里岗文化与早商文明 | 下一篇:吴越争霸勾践灭吴

西周陶器类型学

西周

西周时期的陶器类型学研究是先秦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演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分工、工艺技术及礼制文化。根据现有考古材料,西周陶器的类型学分

芮良夫斥专利害民

西周代王

芮良夫斥专利害民的典故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反映了春秋时期对社会资源垄断的批判,是早期中国经济思想史的重要案例。以下从历史背景、事件本质、

周桓王伐郑败绩

西周周桓王

周桓王伐郑败绩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20年)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的一次重要军事冲突,反映了周天子权威的进一步衰落和诸侯力量的崛起。以下是事件的具体分

西周时期的纺织业水平

西周

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的纺织业在继承商代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和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从原料、技术、制度、社会影

周孝王与秦非子封地

西周秦非

周孝王与秦非子封地是中国早期历史中的重要事件,标志着秦国建立的雏形。根据《史记·秦本纪》等史料记载,周孝王(西周第八位君主,约前891—前886年在位

秦非子养马封于秦邑

西周秦非

秦非子养马封于秦邑是秦国早期历史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着秦人从边缘部族逐步崛起为一方诸侯的开端。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1. 秦非子的出身与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