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轼 -「文 天 祥」大 文 豪
朝代:宋朝 | 时间:2024-06-02 | 阅读:9143次历史人物 ► 文天祥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文章风格上有独特的造诣,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有很深厚的涵养。其中,苏轼写的《文天祥》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以下是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对这位大文豪及其这篇著名作品作了全面的介绍。
苏轼与文天祥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时期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的文章以词章优美,语言生动传神而著称,可谓"当时文坛第一人"。而他所撰写的《文天祥》一文,更是其代表作之一,可谓"当时文坛第一篇"。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子京,号正中,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将领,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在抗金战争中后,在金国监狱中写下了《正气歌》等著名作品。苏轼在文天祥后33年写就《文天祥》一文,对这位南宋浴血奋战的爱国英雄表达了由衷的崇敬与赞颂。
这篇文章首先对文天祥的一生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文天祥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即酷爱读书,精通儒家经典。到了中年,他参与抗金战争,力主坚持抗战,最终被金军俘获。在狱中,他不屈不挠,撰写了多篇慷慨激昂的作品,表达了自己坚定的爱国精神。后来,他被处死,成为南宋抗金斗争的英雄殉国者。
苏轼在写这篇文章时,已是文天祥被处死33年后的事了。他对文天祥的崇敬之情,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苏轼称赞文天祥"忠贞可感,不屈可诵",说他"誓不降虏,誓不苟活,殉节远播,英气常在"。这些赞颂之词,展现了苏轼对文天祥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的由衷敬佩。
苏轼还说,文天祥"志节崇高,行为洁白",他"以气节立身,不达则已,一旦决意,不复回顾"。这些评价生动地刻画了文天祥的高洁品格和坚定意志。
苏轼认为,文天祥之所以能够成为南宋抗金斗争的英雄,关键在于他"天性孝友,又兼忠义"。他指出,文天祥"少有忧国之心,丧亲之后,更增壮志"。这说明文天祥自小就具有爱国报国的理想抱负,在遭遇国家危难时,更是毅然挺身而出,不惜牺牲自己来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在文章中,苏轼通过生动的描述,生动地刻画了文天祥在狱中的形象。他说,文天祥"囹圄中写《正气歌》以慰其意,洞庭中临刑而歌,声震动四海",这生动地描绘了文天祥在狱中仍然保持高昂斗志和不屈精神的景象。苏轼最后总结说,文天祥"宁可捐躯,殁而后已",他"誓不阿附,至死不变",这更突出了文天祥坚定的爱国信念和不屈的民族气节。
总之,通过这篇文章,苏轼全面地展现了文天祥这位南宋爱国英雄的丰富个性和崇高品德,深切地表达了自己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这篇文章不仅在文学上成就卓著,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极富感染力,成为苏轼文学创作中的杰出之作。
文章标签:大文
上一篇:五代十国时期重要人物 | 下一篇:元朝时期的军事战略与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