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夏商 >> 详情

夏商时期的玉器礼制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5-20 | 阅读:678次
历史人物 ► 甲骨文

夏商时期的玉器礼制是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早期国家社会的权力结构与宗教信仰。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

夏商时期的玉器礼制

1. 玉器的政治象征功能

夏商时期,玉器成为王权合法性的重要载体。《周礼》虽成书较晚,但其中"六器"(璧、琮、圭、璋、璜、琥)的记载可能部分承袭夏商传统。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牙璋长达54厘米,其制作需耗费大量社会资源,这种垄断性生产表明玉器已成为政治权力的物质化表现。

2. 宗教祭祀中的玉器使用

商代甲骨文记载"以玉事神"的祭祀活动,殷墟妇好墓出土755件玉器,包含20余种动物形玉雕,反映"玉通神灵"的原始宗教观念。商代玉琮虽较良渚文化衰落,但玉璧在祭天仪式中仍具重要地位,安阳出土的墨玉璧表面可见朱砂痕迹,证实其用于仪式。

3. 等级制度的物质体现

考古发现显示,不同等级墓葬随葬玉器存在显著差异:

- 二里头三期贵族墓随葬玉器组合(钺、圭、柄形器)

- 中小型墓仅见绿松石串饰

商代晚期形成严格的用玉制度,如《礼记》载"天子执冒四寸,诸侯执信圭"等规制可能源于商制。

4. 玉料来源与技术发展

夏代玉器多采用南阳独山玉,商代则通过方国贡纳获取和田玉料。殷墟出土的玉器显微观察显示,当时已掌握砣具切割、解玉砂抛光等工艺,玉工能根据料性设计纹饰,如利用玉皮制作俏色玉龟。

5. 礼器形制的演变特征

- 夏代:以实用器形礼器为主(玉刀、玉钺)

- 商早中期:出现礼仪化改造(玉戈无使用痕迹)

- 商晚期:发展出复合型礼器(玉铜镶嵌器)

6. 文字记载的佐证

《尚书·顾命》记载周成王丧礼中陈设的"越玉五重",学界认为部分礼制沿袭商代。甲骨文"豊"字(礼的初文)象玉器置于祭器之形,证实玉器在礼仪中的核心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夏商玉礼制存在地域差异,如三星堆文化以玉璋为主,与中原系统不同。这种差异反映了早期中国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考古材料显示,商代晚期玉礼器逐渐出现"僭越"现象,暗示礼制体系开始松动。

文章标签:玉器

上一篇:清朝的农业发展与农业政策 | 下一篇:周人饮食文化探

夏桀暴虐丧民心

夏商夏桀

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其暴政直接导致夏朝的灭亡。根据《史记·夏本纪》等史料记载,夏桀的暴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穷奢极欲,劳民伤财

商代都城的迁徙原因探究

夏商盘庚迁殷

商代都城频繁迁徙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课题,综合历史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及环境科学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核心因素:1. 政治斗争与权力更迭 《

郑州商城遗址的考古发现

夏商殷墟

郑州商城遗址是中国商代早期的重要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区内,距今约3600年,属于二里岗文化时期的典型遗存。其考古发现为研究商代政治、经济、文

比干谏纣遭剖心

夏商比干

比干谏纣遭剖心是中国古代商朝末年著名的历史事件,体现了忠臣直谏与暴君残暴的尖锐对立。以下结合史料和学术研究,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殷商时期的神权政治体系

夏商甲骨文

殷商时期的神权政治体系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态中宗教与王权高度结合的代表,其核心特征在于“天命”观念与巫觋文化的深度融合,通过祭祀、占卜等手段构建

二里头文化是否属于夏朝

夏商甲骨文

二里头文化是否属于夏朝,是当今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界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目前主流学术界的观点尚未达成一致,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分析:1. 时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