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三国 >> 详情

孟获:南蛮首领,与蜀汉的七擒七纵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5-27 | 阅读:5224次
历史人物 ► 孟获

孟获:南蛮首领,与蜀汉的七擒七纵

孟获三国时期南中地区(今云南、贵州及四川西南部)的少数民族首领,以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七擒七纵”故事闻名。这一事件主要记载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的《汉晋春秋》及《华阳国志》等史料,但《三国志》正文未提及,因此其历史真实性存在争议。以下是关于孟获及其相关事件的详细分析:

1. 历史背景

南中地区在东汉末年归属益州,但因地势险远,中央控制力薄弱。刘备去世后,南中豪强雍闿、高定等联合孟获叛乱,并勾结东吴,威胁蜀汉后方。诸葛亮为稳固政权,于225年率军南征。

2. 七擒七纵的经过

据《汉晋春秋》记载,诸葛亮对孟获多次擒获又释放,最终使其心服归顺。具体细节虽无详述,但核心目的是“攻心为上”,通过军事威慑与怀柔政策结合,减少南中长期反抗的可能。

3. 孟获的身份争议

民族首领说:传统认为孟获是彝族或傣族先民的首领,统领南中各部。

汉化豪强说:部分学者推测孟获可能是汉人移民后裔,因南中汉夷杂居,地方势力复杂。

4. 诸葛亮南征的影响

政治整合:平定叛乱后,诸葛亮任用当地人为官(如孟获任御史中丞),保留自治权,同时加强蜀汉控制。

经济开发:推广农耕技术,促进南中与蜀地贸易,例如“无当飞军”的组建便来自南中兵源。

民族政策:以“和抚”代替高压,为后世治理边疆提供借鉴。

5. 后世的文化演绎

三国演义》美化:小说将孟获塑造为勇猛蛮王,并虚构木鹿大王、藤甲兵等情节,强化戏剧性。

民族象征意义:在云南等地,孟获被尊为英雄,彝族火把节传说与之相关。

6. 学术争议点

七擒七纵的真实性:裴松之认为此事“过于夸张”,可能为后世附会。

孟获结局:史料未明确其最终去向,有推测他降蜀后未再反叛,或死于内斗。

7. 延伸知识

南中地理:包括越嶲、益州、永昌、牂柯四郡,多瘴气山地,易守难攻。

蜀汉战略:南征后,诸葛亮抽调精锐组建“无当飞军”,成为北伐重要力量。

综上,孟获的故事体现了三国时期中央与边疆的复杂互动,虽部分情节存在演义成分,但其历史内核反映了诸葛亮“夷汉相安”的治理智慧。南中的稳定也为蜀汉后续北伐提供了资源与兵源。

文章标签:孟获

上一篇:汉和帝诛窦宪权 | 下一篇:王戎钻李吝啬名

周瑜火烧赤壁

三国周瑜

周瑜火烧赤壁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术范例,发生于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以下是基于《三国志》等史料的详细分析:1. 背景与战前形势 曹操在统一北方后率

程昱智谋过人

三国程昱

程昱是三国时期曹操麾下的重要谋士,其智谋深远、性格刚烈,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以下从多个方面分析其智略与史实贡献:1. 战略预判

周瑜火烧赤壁战术

三国周瑜

周瑜火烧赤壁的战术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杰作,发生在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中。这场战役是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击败曹操大军的关键战役。以

左慈戏弄曹操

三国左慈

左慈戏弄曹操是《后汉书·方术传》中记载的著名故事,展现了东汉末年方士左慈以超凡能力戏弄权臣曹操的轶事。以下从历史背景、事件细节及文化影响等方面

孟获:南蛮首领,与蜀汉的七擒七纵

三国孟获

孟获是三国时期南中地区(今云南、贵州及四川西南部)的少数民族首领,以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七擒七纵”故事闻名。这一事件主要记载于《三国志》裴松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智慧

三国孟获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是诸葛亮南征时展现军事韬略与政治智慧的经典案例。其核心在于“攻心为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