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汉朝 >> 详情

何进谋诛宦官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6-04 | 阅读:4427次
历史人物 ► 何进

何进谋诛宦官是东汉末年中央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事件,直接引发了董卓进京和东汉政权的崩溃。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何进谋诛宦官

一、历史背景

1. 宦官专权加剧

汉灵帝时期,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十常侍"集团控制朝政,垄断官员,甚至公开卖官鬻爵。宦官亲属遍布州郡,如张让弟张朔为野王令,贪暴无度。

2. 外戚与宦官矛盾激化

何进作为灵帝何皇后之兄,凭借外戚身份任大将军。中平六年(189年)灵帝驾崩后,何进拥立外甥刘辩为帝(少帝),与宦官集团在权力分配上产生根本冲突。

3. 士人集团的倾向

袁绍为代表的士族官僚长期受宦官压制。袁绍向何进建议:"宜悉诛废,以清朝廷",并引荐冀州牧董卓等地方势力作为外援。

二、事件经过

1. 决策失误

何进虽掌禁军,却因妹妹何太后反对而犹豫不决。袁绍提议召地方军阀入京施压,主簿陈琳警告"倒持干戈,授人以柄",但未被采纳。

2. 密谋泄露

宦官通过何进弟何苗及舞阳君(何进母)获知计划。八月戊辰日,张让等假传太后诏令,诱杀何进于嘉德殿,将其首级掷于殿外。

3. 后续混乱

袁术、袁绍率兵攻打宫城,宦官挟持少帝与陈留王刘协出逃。董卓趁机进兵洛阳,开启军阀干政时代。《后汉书》记载死者超过2000人。

三、历史影响

1. 皇权威信崩塌

少帝被废、献帝沦为傀儡,中枢权威彻底瓦解。蔡邕曾言:"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反映政令不出宫门。

2. 军阀割据开端

董卓之乱后,关东联军讨董,形成袁绍、曹操等割据势力。中平六年十二月,曹操发表《薤露行》痛陈"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3. 制度性反思

魏晋时期确立"宦官不得干政"制度,如《魏书·官氏志》明确规定宦官最高品阶不过四品。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批评何进"智不足而权有余"。

四、深层原因

1. 察举制崩溃

宦官垄断选官导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士人上升通道被堵死。熹平四年(175年)的"党锢之祸"已预示矛盾不可调和。

2. 军事结构变化

汉代中央军(北军五校)逐渐被地方募兵取代。何进虽掌西园八校尉,但实际兵力不及董卓的凉州兵团。

这场政变暴露了东汉末年外戚、宦官、士人三方博弈的结构性矛盾,其失败根源在于何进缺乏政治谋略,过度依赖武力解决方案,最终导致中央政权不可逆的瓦解。正如范晔评价:"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但何进显然不在此列。

文章标签:

上一篇:秦朝郡县制变革研究 | 下一篇:马谡失街亭的教训

汉朝宫廷政治斗争实例

汉朝汉朝

汉朝宫廷政治斗争贯穿其四百余年历史,具有复杂的权力博弈和血腥冲突特征。以下是代表性实例及其背景分析: 1. 吕后专政与诸吕之乱(前195-前180年)刘邦去

汉武帝刘彻生平

汉朝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西汉第七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君主之一,在位54年(前141年-前87年),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汉武盛世”。以

司马迁与《史记》成书

汉朝司马迁

司马迁是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其代表作《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史学、文学影响深远。以

卫青的军事战略贡献

汉朝卫青

卫青是汉武帝时期杰出的军事将领,其战略贡献对西汉抗击匈奴的战争具有决定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奠定骑兵长途奔袭战术体系 卫青打破了汉初被

何进:外戚专权的牺牲品

汉朝何进

何进是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人物,作为汉灵帝何皇后的兄长,他以大将军的身份成为外戚专权的代表人物,最终因与宦官集团的权力斗争失败而身亡,成为东汉

何进谋诛宦官

汉朝何进

何进谋诛宦官是东汉末年中央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事件,直接引发了董卓进京和东汉政权的崩溃。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背景1. 宦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