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 汉代天文学与历法改革
汉代是中国天文学与历法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成就奠定了后世中国传统天文学的基础。以下是汉代天文学与历法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贡献:1. 汉代天文学的观测基础 汉代继承了先秦时期的天文观测传统,并加以系统化。官方设时间 ► 2025-07-03 | 标签 ► 天文学 | 历史人物 ► 王莽
[唐朝] 唐朝的历法改革与天文观测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天文历法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历法改革与天文观测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是唐朝历法改革与天文观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 《麟德历》的制定与改革 唐高宗时期(665年),由李淳风主持编订的《麟德历时间 ► 2025-07-03 | 标签 ► 天文观测 | 历史人物 ► 唐朝
[宋朝] 《宋代天文历法成就》
宋代的天文历法成就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的天文观测、仪器制造、历法修订以及数学理论的运用均达到较高水平。1. 天文观测与记录 宋代继承了前代的天文观测传统,官方机构司天监(后改称太史局)时间 ► 2025-07-02 | 标签 ► 天文历法成就 | 历史人物 ► 苏颂
[隋朝] 隋代天文历法成就
隋代(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天文历法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张胄玄《大业历》的编订 张胄玄是隋代著名天文学家,他在隋炀帝大业年间(605年-618年)主持编订了《大业历》。该历法在继时间 ► 2025-06-29 | 标签 ► 天文历法 | 历史人物 ► 张胄玄
[夏商] 夏后泄颁历法世
夏后泄(又作“夏后泄”或“夏泄”)是夏朝的第七位君主,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是夏王扃之子,继承王位后统治约25年(一说16年)。关于“夏后泄颁历法”的记载,现存史料较为有限,但结合夏代文化背景和后世文献时间 ► 2025-06-28 | 标签 ► 颁历法 | 历史人物 ► 太初
[西周] 西周天文历法的进步
西周时期(约前1046—前771年)的天文历法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历法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西周继承了商代的历法基础,进一步发展出更为系统的阴阳合历。以朔望月为月的长度,时间 ► 2025-06-20 | 标签 ► 天文历法 | 历史人物 ► 逸周书
[南北朝] 南北朝天文历法成就
南北朝时期(420-589年)是中国天文历法发展的重要阶段,南北政权虽长期分裂,但天文历法领域却呈现出多元融合与技术突破的特点。以下是这一时期的突出成就: 1. 祖冲之《大明历》的划时代贡献祖冲之(429-500年)于刘宋大时间 ► 2025-06-17 | 标签 ► 天文历法 | 历史人物 ► 祖冲之
[三国] 三国时期的天文历法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的天文历法在继承汉代基础上有所发展,主要政权魏、蜀、吴均设有专职天文机构,相关成就主要体现在历法改革、天文观测与仪器改进等方面。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历法体系1. 魏国《景初历》 - 由时间 ► 2025-06-16 | 标签 ► 天文历法 | 历史人物 ► 三国
[清朝] 王锡阐精通中西历法
王锡阐(1628—1682),字寅旭,号晓庵,江苏吴江人,明末清初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是明清之际会通中西历法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融汇中西历法 王锡阐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历法(如《时间 ► 2025-06-16 | 标签 ► 历法 | 历史人物 ► 顾炎武
[宋朝] 郭守敬授时历法
郭守敬是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水利专家,他与王恂等人共同编制的《授时历》是中国古代最精密、影响最深远的历法之一,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正式颁行。以下是关于《授时历》的史实要点及其扩展内容:1.时间 ► 2025-06-16 | 标签 ► 历法 | 历史人物 ► 郭守敬
夏商傅说
清朝和珅
明朝王振
元朝南坡之变
宋朝柳永
五代十国侯景
唐朝唐朝
隋朝李德林
晋朝祖逖
三国陆逊
元朝高克恭
宋朝黄庭坚
五代十国范质
唐朝贾岛
隋朝益州
南北朝鲍照
晋朝荀子
三国孟获
汉朝董仲舒
秦朝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