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 十国时期的地方教育

十国时期(907-9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割据的时代,虽政局动荡但地方教育并未完全停滞,呈现出多元发展的特点。以下从教育形式、内容及影响等方面详述: 一、教育机构与形式1. 官府学校延续 部分政权延续唐代官
时间 ► 2025-06-28 | 标签 ► 教育 | 历史人物 ► 钱镠

[南北朝] 南北朝的教育与科举萌芽

南北朝时期(420—589年)是中国历史上教育制度与科举萌芽的重要发展阶段。尽管政权分裂、社会动荡,但南北双方在教育领域的探索为后世科举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这一时期的教育特点与科举萌芽情况:
时间 ► 2025-06-26 | 标签 ► 教育 | 历史人物 ► 雷次宗

[清朝] 清代书院教育的特点

清代书院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 官学化趋势加强 清廷为巩固统治,强化对书院的控制。雍正十一年(1733年)谕令设立省级官方书院,并由朝廷拨付经费,地方官介入管理。至乾隆时期,书院山长(院长)需经官府考核任命
时间 ► 2025-06-16 | 标签 ► 书院教育 | 历史人物 ► 雍正

[西周] 西周教育制度初探

西周时期的教育制度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核心特征是"官学合一"和"礼乐教化",体现了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政治需求。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分析: 一、教育体系的结构特征1. 层级化官学体系 西周确立了"国
时间 ► 2025-06-12 | 标签 ► 教育制度 | 历史人物 ► 清华简

[元朝] 元朝宗教领袖八思巴生平事迹梳理

八思巴(1235—1280年),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全名八思巴·洛追坚赞(པགས་པ་བློ་གྲོས་རྒྱལ་མཚན),是元世祖忽必烈的重要宗教顾问和政治盟友,对元代藏传佛教的传播及汉藏关系的发展具有
时间 ► 2025-06-11 | 标签 ► 宗教领袖 | 历史人物 ► 八思巴

[清朝] 晚清同文馆外语教育始末

晚清同文馆外语教育的始末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官方主导外语教育的开端,也是“师夷长技”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其发展历程、教学内容及历史影响可概括如下: 设立背景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刺激:185
时间 ► 2025-06-08 | 标签 ► 外语教育 | 历史人物 ► 同治

[元朝] 元朝时期的宗教宽容政策

元朝时期的宗教宽容政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反映了蒙古统治者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这一政策既是蒙古帝国传统治理方式的延续,也是适应多民族、多宗教帝国统治的必然选择。以下从多个方面分析元朝宗教宽容
时间 ► 2025-06-04 | 标签 ► 宗教宽容政策 | 历史人物 ► 元朝

[清朝] 清朝教育制度及其发展变革

清朝教育制度及其发展变革 清朝的教育制度在继承明朝的基础上,结合满汉文化特点,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并在不同时期经历了多次变革。其教育制度主要包括官学、私学、科举制度以及晚清时期的新式教育。 一、官学体系
时间 ► 2025-05-30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清朝

[明朝] 明朝宗教改革者白云和尚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明朝时期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宗教改革者,其中就包括白云和尚。白云和尚(具体生卒年不详)是明代著名的禅宗僧人,他致力于佛教的复兴与改革,对当时的佛教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以
时间 ► 2025-05-28 | 标签 ► 白云和尚 | 历史人物 ► 明朝

[夏商] 夏商时期宗教与信仰

夏商时期是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宗教与信仰体系奠定了后世华夏文化的基础,具有鲜明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巫术祭祀特征。以下是基于考古与文献研究的综合分析: 1. 自然神崇拜与多神信仰夏商时期对自然力
时间 ► 2025-05-28 | 标签 ► 宗教 | 历史人物 ► 殷墟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