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僧。籍贯、生卒年均不详。年少出家,原在凉州修习禅业,为太子拓跋晃所礼重。北魏太武帝废佛教,北地经像零落,佛事断歇,沙门多还俗,师独坚固道心,俨然持守其身。太子再三亲加劝喻,仍密持法服器物,不暂离身......详情
[晋朝] 佛教在中原的传播
佛教传入中原的历史可追溯至两汉之际,历经漫长融合与本土化过程,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传播路径、发展阶段、本土化特征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传入路径与早期传播1. 官方记载始见于东汉 《魏书·时间 ► 2025-07-29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昙曜
[南北朝] 北朝佛教石窟分布
北朝佛教石窟是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的重要遗产,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以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时期开凿的石窟为代表。这些石窟不仅展现了佛教造像艺术的演变,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和宗教背景。以下是北朝佛时间 ► 2025-07-25 | 标签 ► 佛教石窟 | 历史人物 ► 昙曜
[南北朝] 北朝石刻艺术代表作
北朝石刻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主要分为石窟造像、陵墓石刻和石刻碑碣三大类,展现了佛教艺术的蓬勃发展和多元文化交融的成就。以下是其代表作品及相关背景: 1. 云冈石窟(北魏)位于山西大同,开凿于北魏时间 ► 2025-07-23 | 标签 ► 石刻艺术 | 历史人物 ► 昙曜
[南北朝] 北朝石窟艺术的发展
北朝石窟艺术是中国佛教艺术的重要发展阶段,主要分布于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政权统治时期(386—581年),以山西、河南、甘肃等地为中心,形成了云冈、龙门、麦积山、响堂山等代表性石窟群。其发展脉络与政时间 ► 2025-07-17 | 标签 ► 石窟艺术 | 历史人物 ► 昙曜
[南北朝] 北朝石窟艺术发展脉络
北朝石窟艺术(386—581年)是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的重要阶段,以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政权统治时期为核心,以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响堂山石窟、麦积山石窟等为代表。其发展脉络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北魏平时间 ► 2025-06-28 | 标签 ► 石窟艺术 | 历史人物 ► 昙曜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发展
南北朝时期(420-589年)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关键阶段,呈现出南北地域差异与思想融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分裂与佛教传播1. 南朝政权支持:宋、齐、梁、陈四朝帝王多崇佛。梁武帝萧衍以"皇帝菩萨"自时间 ► 2025-06-23 | 标签 ► 佛教 | 历史人物 ► 昙曜
[南北朝] 北朝的石窟艺术代表
北朝(386—581年)的石窟艺术是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以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为代表,融合了印度犍陀罗、笈多艺术与中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以下是其核心代表与特点: 1. 云冈石窟(北魏) - 开凿时间 ► 2025-06-23 | 标签 ► 石窟艺术 | 历史人物 ► 昙曜
[南北朝] 北朝佛教石窟艺术
北朝佛教石窟艺术是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主要创作于南北朝时期(386—589年),以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政权统治时期为代表。这一时期石窟艺术融合了印度佛教文化、中亚艺术风格与本土汉文化传统,形时间 ► 2025-06-13 | 标签 ► 石窟艺术 | 历史人物 ► 昙曜
[南北朝] 北朝石窟艺术源流
北朝石窟艺术是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主要分布于北魏至北周(386—581年)时期的北方地区,以云冈、龙门、响堂山、麦积山等石窟为代表。其源流融合了多元文化因素,在佛教传播、政治背景、民族交融和艺术传统的时间 ► 2025-06-01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昙曜
三国刘备
汉朝刘秀
秦朝蒙毅
春秋战国孟子
西周周文王
夏商武丁
清朝乾隆
明朝李贽
元朝元英宗
宋朝宋神宗
秦朝白起
春秋战国田忌
西周滕国
夏商商汤
清朝邓世昌
明朝永乐大典
元朝元朝
宋朝包拯
五代十国李璟
唐朝罗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