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张栻开创宋代心性学说
朝代:宋朝 | 时间:2024-05-28 | 阅读:3287次这里是一篇关于宋代心性学家张栻及其学说的详细介绍:
张栻(1039-1112年),字九渊,号守仁,福建泉州人。他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被后世尊称为"高邮四先生"之一。张栻的心性学说对后来宋明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张栻的心性学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天理人欲说
张栻认为,人性中包含着天理和人欲两个方面。天理是人性中固有的良善本性,是天赋的道德准则。而人欲则是人性中由于外部事物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私欲和嗜好。人应当遵循天理,克服人欲,修养道德品性,实现人性的美善。
二、心即理说
张栻提出了"心即理"的命题,认为心即是理,理即是心。心是人之本源,也是万物之本源,包含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理法。通过心的修养,即可认识和实现这个心即理的本体。
三、格物致知说
张栻强调"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即通过对事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来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深刻认知。他认为,这种"致知"之学是通往"存天理,去人欲"的必由之路。
四、主客观合一说
张栻主张主客观的合一。他认为,人的主观心性与外部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和一致性。通过主体的自我修养,可以达到主客观的理解和合一。
五、以己推测说
张栻提出"以己推测"的修养方法。他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反省和修养自己的心性,来推测和认识其他人的心性。这种"以己推测"的方法是认知他人心性的重要途径。
总的来说,张栻的心性学说强调人性中天理与人欲的关系,主张通过对心性的深入认知和修养,来实现人性的善美化。这些思想对后来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栻的心性学说集中体现了宋代理学家对于人性本质和修养方法的独特探索。他的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广泛影响,至今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些理论对后世哲学、、教育等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启示。
文章标签:心性学说
上一篇:马殷 - 后唐功臣将领 | 下一篇:阿里不哥 - 元朝八王之乱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