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董卓暴政乱京都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7-13 | 阅读:5145次
历史人物 ► 董卓

董卓暴政是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集中体现。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趁何进召外兵入京诛宦之机,率西凉军控制洛阳,从此开启了长达三年的恐怖统治。

董卓暴政乱京都

一、军事暴行方面:

1. 纵兵劫掠京师,史载其军队"发掘陵墓,奸乱公主,掠妇女,剽虏资物",连汉灵帝文陵都被盗掘。

2. 平民立威,曾将诱降的数百名反抗者"先断其舌,次斩手足,次凿其眼,以镬煮之",制造集体恐怖。

3. 火烧洛阳迁都时,"尽徙洛阳人数百万口于长安",沿途"步骑驱蹙,更相蹈藉,饥饿寇掠,积尸盈路"。

二、政治方面:

1. 废立皇帝如儿戏,先废少帝刘辩,改立献帝刘协,又毒杀少帝及何太后。

2. 自封相国"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设置"眉阾"制度监视朝臣。

3. 诛杀名士如伍孚、周毖等,迫使蔡邕等学者依附,竺法兰等西域僧人也被迫还俗。

三、经济掠夺措施:

1. 毁坏五铢钱,更铸小钱导致物价飞涨,"谷石数万"。

2. 强征"董税",对商人课以重税,《后汉书》载其"又坏五铢钱,更铸小钱,大五分,无文章,肉好无轮廓,不磨鑢"。

3. 垄断盐铁,将国家专卖收入尽入私囊。

四、文化破坏:

1. 焚烧兰台藏书,造成大量典籍失传。

2. 破坏洛阳城建筑群,南宫、北宫等重要建筑毁于一旦。

3. 中断太学教育,学者四散逃亡,直接导致经学传承危机。

董卓之乱标志着东汉中央政权实质瓦解,其残暴统治引发关东诸侯联合讨伐。虽然初平三年(192年)被吕布诛杀,但其部将李傕郭汜继续祸乱关中,使两京地区遭受持续破坏,客观上加速了三国割据局面的形成。董卓集团作为东汉末世军阀的典型代表,其统治手段充分暴露出乱世中军阀政治的残酷性与破坏性。

文章标签:

上一篇:班固汉书撰青史 | 下一篇:晋简文帝短命薨

张飞遇刺身先死

三国张飞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遇刺身亡事件,是蜀汉政权的重要转折点之一。根据《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记载,张飞在公元221年准备出兵伐吴为关羽报仇时,因暴虐

贾诩算无遗策谋

三国贾诩

贾诩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确实以“算无遗策”著称,其智谋在正史与演义中均有生动体现。以下是基于《三国志》等史料的综合分析:1. 战略眼光:精准

董卓暴政乱京都

三国董卓

董卓暴政是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集中体现。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趁何进召外兵入京诛宦之机,率西凉军控制洛阳,从此开启了长达三年的恐怖统

钟会邓艾争功乱

三国邓艾

钟会与邓艾争功乱是三国末期魏国伐蜀之战中的一场著名内讧事件,其背景、过程及影响折射出曹魏后期的军政矛盾。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背景与

董卓暴政乱京都

三国董卓

董卓暴政是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集中体现。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趁何进召外兵入京诛宦之机,率西凉军控制洛阳,从此开启了长达三年的恐怖统

吕布刺董卓长安乱

汉朝董卓

吕布刺杀董卓及长安之乱是东汉末年政局动荡的重要事件,其背景、过程及影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背景1. 董卓专权 董卓于189年趁外戚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