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张衡创制地动仪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5-26 | 阅读:4585次
历史人物 ►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在天文、地震学等领域有重大贡献。他所创制的候风地动仪(简称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验震器,约于公元132年问世,其科学原理和设计思想至今仍被学术界深入研究。以下是关于地动仪的史实与扩展内容:

张衡创制地动仪

1. 结构与原理

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主体为青铜铸造,形似酒樽,直径八尺(约1.9米),顶部有凸起盖,表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纹。内部中央设“都柱”(惯性摆),周围按八个方向装置曲杆和龙头,龙口含铜丸,对应下方蟾蜍承接口。当地震波传递至都柱,杠杆机关触发对应方向的龙口吐丸,实现震源方向监测。

2. 历史记载的验证

公元134年,地动仪曾成功检测到甘肃陇西地震,《后汉书》明确记载“一龙发机,而地不觉动”,证实其灵敏度。这一记录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首次用仪器遥测地震的实例。

3. 科学意义

张衡的设计蕴含惯性原理和机械传动思想,比欧洲同类仪器早1700余年。现代研究表明,其都柱可能采用“悬垂摆”或“倒立摆”结构,对水平地震波响应灵敏,但垂直震动检测能力存疑。

4. 争议与复原尝试

因原始实物与图纸失传,地动仪具体机制存在争议。20世纪以来,王振铎(1936年)、冯锐(2005年)等学者提出多种复原模型,其中冯锐基于《后汉书》重新设计的“悬垂摆”模型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可行性,但学界仍未形成统一结论。

5. 文化影响

张衡的地动仪被列入人教版教材,成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标志性符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坑”(Chang Heng),以纪念其贡献。

6. 延伸知识

张衡还发明了浑天仪、指南车等仪器,并在《灵宪》中提出宇宙无限论,解释月食成因。其多学科成就反映了汉代“究天人之际”的科学探索精神。地动仪的失传可能与东汉末年战乱有关,但其技术思想对后世地震学研究具有启蒙意义。

文章标签:地动仪

上一篇:骊山陵墓修建秘闻 | 下一篇:陆逊夷陵破蜀

陈万年教子谄媚

汉朝黄霸

陈万年教子谄媚的故事出自《汉书·陈万年传》,是汉代史书中记载的一则著名典故,反映当时官场风气与家庭教育观念。以下从史实背景、事件经过、历史评价

王莽改制兴衰录

汉朝王莽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年的一场重大社会变革尝试,其兴衰过程折射出理想主义改革在专制皇权与社会现实间的深刻矛盾。 一、改制的历史背景 1. 西汉末年的社会

七国之乱席卷诸侯

汉朝刘邦

七国之乱是西汉初年一场规模浩大的诸侯王叛乱,发生于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联合楚、赵、济南、淄川、胶西、胶东等六国发动反

来歙持节抚凉州

汉朝公孙述

来歙持节抚凉州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东汉初年,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意义。来歙(?—35年),字君叔,南阳新野人,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重要将领和外交使节

张衡改进浑天仪

隋朝张衡

张衡改进浑天仪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和仪器制造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东汉时期,张衡在总结前人浑天仪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使浑天仪的观测精度

张衡督造赵州桥

隋朝张衡

关于“张衡督造赵州桥”的说法,存在明显的历史讹误。以下是基于史实的澄清和相关知识扩展:1. 张衡与赵州桥的时间差距 张衡(78年—139年)是东汉时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