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晋朝 >> 详情

周处除害终自新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6-13 | 阅读:2561次
历史人物 ► 周处

周处除害终自新”是源于《晋书·周处传》的历史典故,讲述了三国东吴至西晋时期名臣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其中蕴含深刻的教化意义。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解析:

周处除害终自新

一、周处的早年劣迹

1. 为害乡里

周处年少时膂力过人,但性情暴烈,纵情肆欲,常与人斗殴滋事。结合《世说新语》记载,其乡人将周处与南山猛虎、长桥恶蛟并称“三害”,足见其行径之恶劣。

2. 历史背景因素

周处出生于东吴将门(其父周鲂为鄱阳太守),吴国末期社会动荡,贵族子弟恃武逞强的现象普遍。这种环境助长了周处早年的暴戾性格。

二、除害过程与顿悟

1. 主动除虎斩蛟

听闻“三害”之说后,周处先是入山射杀猛虎,又入水与蛟龙搏斗三日。唐代《晋书》载其“浮沉数十里”,乡人误以为其已死而相庆,这一场景成为促其醒悟的关键。

2. 陆云的劝诫

周处经此事后拜访名士陆云(陆机之弟),陆云以“古人贵朝闻夕改”相勉,劝其修学。这一细节反映了西晋时期士族文化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三、改过后的成就

1. 文武兼修

周处此后潜心读书,史载其“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后出仕为官。曾任东吴东观左丞,西晋时官至御史中丞,以刚直闻名。

2. 政治作为

在任期间严劾权贵,连梁王司马肜的违法行为也敢纠察,最终因得罪权贵被派往西北平叛而战死,被追赠平西将军。其子周玘、周札亦为东晋名臣。

3. 著作传世

周处著有《风土记》,是中国最早记录端午节、重阳节习俗的地方志文献,现存辑本。唐代编修《晋书》时特别称赞其“知耻近勇”。

四、历史评价与文化影响

1. 儒学教化典范

宋代以后,周处故事被纳入《三字经》“周处改过”条目,成为“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典型案例。

2. 文学艺术演绎

元杂剧《周处三害》、京剧《除三害》均以此为题材,明代《喻世明言》也收录改编故事,强化了其戏剧性转折。

3. 现实启示

史学角度看,周处的转变体现了魏晋时期士人“立功立言”的价值观,其战死结局也折射出西晋政治生态的复杂性。现代教育中常借此强调环境对人格塑造的双向作用。

这一典故的深层意义在于展现了人性自我救赎的可能性,以及儒家文化中“修身”与“济世”的辩证关系。周处墓现存于江苏宜兴,其生平事迹在当地仍有碑刻传世。

文章标签:

上一篇:诸葛亮三气周瑜 | 下一篇:江淹才尽梦笔

隐士孙登

晋朝孙登

隐士孙登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隐逸高士,其生平事迹主要见于《晋书·隐逸传》及《嵇康集》等文献。作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孙登以其独特的生存哲学和对世俗

衣冠南渡世家南迁

晋朝司马睿

“衣冠南渡”和“世家南迁”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人口南迁的典型现象,主要指北方士族、贵族和民众为躲避战乱或政治动荡南迁至长江流域及更南地区的迁徙

音乐家桓伊

晋朝桓伊

桓伊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军事将领,生活于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初。他字叔夏,小字野王,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人,出身于音乐世家“桓氏”,与桓温

书法家卫瓘

晋朝卫瓘

卫瓘(220年-291年),字伯玉,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西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历仕魏、晋两朝,官至尚书令、司徒,位列三公。他是魏晋时期书法艺

周处除害改过篇

晋朝周处

《周处除害改过篇》是中国古代一则著名的励志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自新》,主要讲述西晋时期义兴(今江苏宜兴)人周处从顽劣少年蜕变为忠臣良将的过程

周处除害终改过

南北朝周处

“周处除害终改过”典出《世说新语·自新》,记载西晋时期义兴(今江苏宜兴)人周处年少时为祸乡里,后幡然悔悟、除害自新的故事。这一事件具有深刻的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