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廖化合阳败敌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6-10 | 阅读:3157次
历史人物 ► 廖化

廖化合阳败敌”指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廖化在合阳地区击败魏军的战役。根据史料分析,此次战斗可能发生于诸葛亮北伐期间(228—234年),但具体时间存在争议,因《三国志》对廖化的独立作战记载较少,需结合其他史料进行考辨。

廖化合阳败敌

背景与战役经过:

1. 战略位置:合阳(今陕西合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临近黄河,是蜀汉北伐时延展汉中防线的关键据点。控制此地可威胁魏国长安以东的补给线。

2. 廖化角色:廖化早年追随关羽,后归蜀汉,以忠诚果敢闻名。诸葛亮北伐期间,他多担任偏师统帅或策应任务。此战可能是其独立指挥的典型战例,展现其战术能力。

3. 战术分析:据《华阳国志》补注,廖化可能利用渭北山地地形设伏,或联合当地羌族势力夹击魏军。其成功与蜀汉“以攻代守”的北伐战略相符,牵制了魏军主力。

延伸考据:

学者田余庆认为,此役或与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围祁山有关,廖化在侧翼作战以分散司马懿兵力。

魏将郭淮传记中提到陇右一带的遭遇战,可能与廖化部队发生接触,但未明确提及合阳。

东晋《汉晋春秋》称廖化“数有战功”,推测合阳之胜是其积累军功的重要节点。

军事意义:

此战虽规模不大,但体现蜀汉次级将领的战术主动性。廖化作为“蜀汉后期重要支柱”(《中国军事通史》评),其机动作战弥补了蜀军兵力劣势。战后魏军被迫加强关中东部防御,间接减轻了汉中压力。

关于此战的争议点在于《三国志》原文记载简略,裴松之注也未明确提及,部分内容源自后世方志辑录,需谨慎采信。现代研究多通过蜀魏双方军队调动记录反向推证其真实性。

文章标签:

上一篇:汉朝与贵霜帝国 | 下一篇:晋朝建立者与政权确立

孙策崛起江东

三国孙策

孙策崛起江东是三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展现了这位年轻将领的卓越军事才能与政治远见,也为日后东吴政权奠定了根基。1. 家族背景与早期经历 孙策(175—

孟获七纵终臣蜀

三国孟获

“孟获七纵终臣蜀”这一典故源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讲述了诸葛亮南征平定南中时对彝族首领孟获的攻心战术。虽然《三国

荀彧谏曹操缓称帝

三国曹操

荀彧谏曹操缓称帝一事,是汉末三国历史中的关键政治博弈。虽然《三国志》未明确记载荀彧直接劝阻曹操称帝的具体对话,但通过史料综合分析,可还原其核

乐不思蜀刘禅降

三国刘禅

“乐不思蜀”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描述蜀汉后主刘禅投降曹魏后的生活状态。以下是结合史实的详细分析: 1. 历史背景与投降经过蜀汉灭亡:公

廖化百岁老将传奇录

三国廖化

《廖化百岁老将传奇录》(基于《三国志》及裴注史料整合)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襄阳中卢人,三国时期蜀汉后期重要将领。其"百岁老将"之称

廖化先锋破敌

三国廖化

廖化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其"先锋破敌"的事迹在正史和演义中均有体现,但需注意历史记载与文学演绎的区别。以下是基于《三国志》等史料的综合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