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秦朝 >> 详情

赵高弑杀秦二世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6-14 | 阅读:7564次
历史人物 ► 赵高

赵高弑杀秦二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宫廷政变事件,发生于秦朝末年(公元前207年)。这一事件标志着秦帝国的统治已陷入崩溃边缘,是秦朝短命而亡的关键转折点。以下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等史料,分点详述事件背景、经过及深层原因:

赵高弑杀秦二世

一、历史背景

1. 秦二世的统治危机

胡亥继位后(公元前210年),在赵高怂恿下诛杀扶苏蒙恬等潜在威胁,又清洗宗室大臣(杀害12位公子、10位公主),导致统治基础瓦解。对外征发民力修建阿房宫、骊山陵,激化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六国旧贵族纷纷复起。

2. 赵高的权力膨胀

赵高通过“指鹿为马”(公元前207年)测试朝臣忠诚,清洗异己后独揽大权,任中丞相,架空李斯(后被腰斩)。秦二世长期居于禁宫,政务皆决于赵高。

二、事件经过

1. 军事形势恶化

项羽在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歼灭秦军主力,章邯投降,刘邦军队逼近武关。赵高恐问责,密谋废黜胡亥。

2. 政变发动

赵高令女婿阎乐(咸阳令)率兵攻入望夷宫,谎称“山东盗贼入宫”。卫令、侍卫被斩杀,二世身边仅剩一宦官随侍。

3. 二世之死

胡亥先求降为郡王,再求为万户侯,均被拒。最终被迫自刎,以庶民礼埋葬于杜南宜春苑。赵高立子婴为秦王(去帝号),但子婴即位后不久即诛杀赵高。

三、深层原因分析

1. 制度缺陷

秦朝过度依赖严刑峻法,缺乏权力制衡机制。丞相李斯死后,赵高完全控制内朝决策,君主成为傀儡。

2. 社会矛盾爆发

秦统一后未能有效缓和六国遗民抵触,徭役赋税过重引发全国性叛乱。赵高为转移矛盾,不断制造内部清洗。

3. 权力结构失衡

赵高作为宦官集团代表,通过控制诏书传递、皇帝近侍等渠道垄断信息,形成“内外隔绝”的模式。

四、后续影响

1. 秦朝速亡

子婴即位46天后投降刘邦,秦朝灭亡(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咸阳后杀子婴,焚毁宫殿。

2. 历史教训

汉代汲取教训,确立“中外朝”分权制度,限制宦官权力。司马迁评价:“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公之才,无以复振。”

该事件揭示了极端专制政体下权臣僭越的必然性,也成为后世“宦官干政”的典型警示案例。赵高的权术手段与秦二世的昏聩,共同加速了秦帝国的崩溃。

文章标签:

上一篇:荆轲刺秦壮士一去 | 下一篇:哀帝宠幸董贤乱政

修筑灵渠通航运

秦朝灵渠

灵渠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始建于公元前214年,由秦朝监御史禄(又称史禄)主持修建。它连通湘江和漓江两大

司马错攻取巴蜀

秦朝司马错

司马错攻取巴蜀是战国时期秦国扩张战略中的关键行动,发生于公元前316年。这一军事行动不仅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也对巴蜀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

秦代驰道交通网络

秦朝睡虎地秦简

秦代驰道交通网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陆路交通系统,由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1年后)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而大规模修建。驰道以咸阳为中心

秦朝严刑峻法

秦朝秦朝

秦朝以实行严刑峻法著称,其法律体系以法家思想为核心,强调“以法为教”“以吏为师”,通过严苛的刑罚和高度集中的司法权力维护统治。以下是秦朝法律

赵高篡改遗诏

秦朝赵高

关于赵高篡改遗诏的史实问题,主要依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和《李斯列传》的记载。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最后一次东巡途中病逝于沙丘宫(今河北邢台

秦篆统一文字

秦朝赵高

秦篆统一文字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文字改革,由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推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关于这一事件的具体内容和扩展知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