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汉哀帝宠董贤断袖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6-19 | 阅读:3402次
历史人物 ► 董贤

汉哀帝宠信董贤及其"断袖"典故是西汉末年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当时宫廷政治的混乱与衰微。这一事件涉及多重历史背景和深层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汉哀帝宠董贤断袖

1. 董贤的得宠与政治擢升

董贤(前23年-前1年)以貌美柔媚获宠,史载他"性柔和便辟,善为媚",被任命为黄门郎后迅速晋升至大司马,22岁时位列三公。哀帝甚至为其打破规制,在未立战功的情况下赐爵关内侯。这种非常规晋升引发了朝臣不满,但哀帝通过打压鲍宣等谏臣来维护董贤。

2. 断袖典故的象征意义

《汉书·佞幸传》记载,哀帝与董贤午睡时压住其衣袖,为不惊醒董贤而断袖而起。这一行为被后世视为情的标志性符号,但需注意汉代"分桃断袖"并称时,更多强调君主对男宠的过分宠溺,与现代性取向概念存在语境差异。

3. 政治生态的崩坏

哀帝时期外戚王氏专权,为制衡权力而重用董贤,形成"董氏代王家"的政治布局。董贤家族十余人被封侯,其父董恭任卫尉,弟董宽信接任执金吾,这种裙带式权力分配严重破坏官僚体系。丞相王嘉因反对封赏董贤被下狱致死,可见皇权已失控。

4. 经济特权与制度破坏

哀帝赐董贤两千顷土地,相当全国垦田的0.3%(按平帝元始二年数据推算),又赏赐武库兵器、东园秘器(皇室葬具)。尤为逾制的是特许董贤妻出入宫廷,其妹被立为昭仪(位视丞相),这种对后宫制度的破坏引发士人群体强烈抵触。

5. 历史影响与评价

班固在《汉书》中将此视为"末世衰微"的征兆。董贤在哀帝驾崩后随即被王莽逼死,其家族迅速败亡,印证了非常规权力结构的脆弱性。后世常以此事与周幽王宠褒姒类比,作为君主失德的典型案例。

需补充的是,西汉宫廷男宠现象并非孤例,从高祖的籍孺、惠帝的闳孺到武帝的李延年,均存在类似记载。但董贤案例的特殊性在于,其权力渗透深度已危及正常的政治运作,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下"人治"模式的致命缺陷。考古发现的未央宫遗址和汉代壁画中侍从形象,为理解当时的宫廷生活提供了实物佐证。

文章标签:

上一篇:焚书坑儒千古议 | 下一篇:貂蝉离间董卓吕布

汉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

汉朝郭圣通

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王朝更替事件,标志着西汉灭亡后汉室的中兴。以下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其建立过程及历史背景:1. 王莽篡汉与

汉章帝重视农业与儒学建设

汉朝刘炟

汉章帝刘炟(56年-88年)作为东汉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75年-88年)延续了"明章之治"的治世局面,其执政特点集中体现在对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儒学制度的深

班固续写汉书

汉朝班固

班固续写《汉书》是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对汉代历史的系统整理与传承具有深远意义。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1. 续写的背景与动因 班固(32—92年)

范滂清名震朝堂

汉朝李膺

范滂(137年—169年),字孟博,东汉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清流派士人代表,以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品格闻名于世,其事迹主要见于

汉哀帝宠幸董贤

汉朝董贤

汉哀帝刘欣(前27年-前1年)是西汉第十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前7年-前1年)因宠幸宠臣董贤而备受后世诟病。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西汉晚期政治腐败的加剧,

汉哀帝宠董贤断袖

汉朝董贤

汉哀帝宠信董贤及其"断袖"典故是西汉末年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当时宫廷政治的混乱与衰微。这一事件涉及多重历史背景和深层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