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曹仁守樊城拒关羽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7-06 | 阅读:3742次
历史人物 ► 曹仁

曹仁守樊城拒关羽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之一,发生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此役是关羽北伐的转折点,也是曹魏蜀汉战略博弈的关键节点。

曹仁守樊城拒关羽

背景

关羽在219年趁曹操主力西征汉中之际,发动北伐,围攻襄阳、樊城,企图打通汉水通道,威胁许都。曹仁作为曹魏南线主帅,镇守樊城,成为抵御关羽的第一道防线。

战役过程

1. 初期防御

- 关羽利用汉水暴涨的水势,以优势围攻樊城,曹仁被困,形势危急。

- 曹仁采纳满宠建议,没有弃城,而是激励将士死守,稳定军心。

2. 援军与战术反制

- 曹操派于禁庞德率军增援,但被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曹军士气受挫。

- 徐晃率新军支援,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逐步削弱关羽攻势。

- 曹操暗中联合孙权,使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被迫撤退。

3. 最终解围

- 孙权背盟,关羽后院起火,被迫撤军,樊城之围遂解。曹仁坚持防守的成功,为曹魏扭转战局奠定基础。

战略影响

关羽北伐失败导致蜀汉失去荆州,隆中对战略破灭。

曹魏稳住了南线防线,巩固了对中原的控制。

东吴夺取荆州,形成三国鼎立新格局。

曹仁的军事能力

擅长守城,在极端劣势下仍能稳定军心,展现名将素质。

虽非顶级统帅,但坚韧不拔的作风使其成为曹操信赖的方面大员。

此战深刻影响了三国格局,曹仁的坚守为曹魏争取了时间,最终配合外交与军事反击,奠定了魏国的战略优势。

文章标签:

上一篇:卫青奇袭匈奴王庭 | 下一篇:干宝搜神记志异

鲁肃榻上策定三分计

三国鲁肃

鲁肃的"榻上策"是东汉末年重要的战略规划,奠定了孙权集团立足江东、三分天下的基础。这一策略形成于建安五年(200年),当时28岁的鲁肃在周瑜引荐下会见

韩当随孙氏三代建功

三国韩当

韩当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将领,终生效忠于孙氏三代(孙坚、孙策、孙权),以其勇猛和忠诚在东吴的建国与扩张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

庞统落凤坡殒命始末

三国庞统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谋略家,与诸葛亮齐名。建安十九年(214年),庞统在随刘备进军益州时,于雒城(今四川

曹仁守樊城拒关羽

三国曹仁

曹仁守樊城拒关羽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之一,发生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此役是关羽北伐的转折点,也是曹魏与蜀汉战略博弈的关键节点。

曹仁守樊城拒关羽

三国曹仁

曹仁守樊城拒关羽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之一,发生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此役是关羽北伐的转折点,也是曹魏与蜀汉战略博弈的关键节点。

曹仁坚守樊城

三国曹仁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坚守樊城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守城战例。此役发生在关羽北伐襄樊期间,曹仁以不足万人的守军抵御关羽数万大军的围攻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