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孟子倡民贵君轻

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思想是儒家政治哲学的重要创新,主要体现在《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论述中。这一思想体系包含以下核心内涵:一、政治合法性基础1. 民本主义的终极标准:孟子将民众福祉置于政
时间 ► 2025-07-31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孟子

[春秋战国] 孟子仁政天下心

孟子提出的“仁政”思想是其政治哲学的核心,主张以仁爱为本的治国方略,强调统治者应通过道德感化而非武力威慑来赢得民心,进而实现天下归附。这一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以下从思想内涵、历史实践及后世
时间 ► 2025-07-26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孟子

[春秋战国] 儒家亚圣孟子的游历与教化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是儒家学派仅次于孔子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他的游历与教化活动是其思想传播和实践的重要方式,对儒家学说的推广和战国时期的
时间 ► 2025-07-22 | 标签 ► 孟子 | 历史人物 ► 孟子

[春秋战国] 孟子见梁惠王言利

孟子见梁惠王言利一事,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与梁惠王关于“义利之辨”的核心对话片段。此次会面发生在战国中期(约公元前320年),时值列国争霸、功利思潮盛行的时代背景,孟子的主张体现了儒家对政治伦理
时间 ► 2025-07-20 | 标签 ► 孟子 | 历史人物 ► 孟子

[春秋战国] 孟轲春秋道义扬名诸侯间

孟轲(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以“仁政”“民本”“性善论”为核心,在诸侯纷争的时代大力弘扬儒家道义,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是孟轲传播春秋道义的具体表现及其历史背景的扩展分析: 一、周游
时间 ► 2025-07-17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孔子

[春秋战国] 孟轲儒家新义:春秋道义传承

孟轲(孟子)作为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新义”体现在对孔子思想的发展与时代性重构,尤其在“春秋道义”传承中呈现出鲜明的哲学突破与实践导向。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一、性善论对道义根基的重塑 孟
时间 ► 2025-07-16 | 标签 ► 道义 | 历史人物 ► 战国

[春秋战国] 孟子道德人性论探寻

孟子的人性论是中国哲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理学体系之一,其核心命题"性善论"在《孟子·告子上》等篇章中得到系统阐述。以下从思想渊源、理论内涵、历史影响三个维度展开分析:一、思想渊源与时代背景1.1 对孔子仁学的
时间 ► 2025-07-16 | 标签 ► 人性论 | 历史人物 ► 孟子

[春秋战国] 孟子论政滕文公

《孟子·滕文公》篇集中记录了孟子与滕国国君滕文公的对话,展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对治国之道的实践指导。滕文公是战国时期滕国君主,孟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滕国推行政治主张。以下是《滕文公》篇的核心内容及历史背
时间 ► 2025-07-04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孟子

[春秋战国] 孟子雄辩宣仁义志

孟子雄辩宣仁义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仁义为核心的辩论思想 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仁”的思想,将“仁义”作为其雄辩的核心主题。他反对功利主义,主张“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时间 ► 2025-06-24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孟子

[春秋战国] 孟子游说诸侯

孟子游说诸侯是战国时期重要的政治活动,体现了儒家思想在乱世中的实践尝试。其主要经历和特点如下: 一、游说背景与目的1. 时代背景:战国中期诸侯争霸加剧,各国急需富国强兵之策。孟子继承孔子"周游列国"传统,以"
时间 ► 2025-06-22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孟子

  • 1
  • 2
  • 3
  • 4
  • 5
  • 6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