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清廷

[清朝] 辛酉政变与清廷权力重组事件回顾

辛酉政变(1861年)是清朝晚期一次关键的政治权力更迭事件,标志着慈禧太后登上权力巅峰,并深刻影响了晚清政局。事件的背景、过程与影响如下: 一、背景与导火索1. 咸丰帝病逝与权力真空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
时间 ► 2025-07-26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辛酉政变

[清朝] 清廷组建新式陆军

清廷组建新式陆军是晚清军事改革的核心举措,其主要背景、过程及影响如下: 一、背景与动因1. 内外压力 甲午战争(1894-1895)惨败暴露了八旗、绿营及湘淮军的落后,尤其是日军以近代化编制和战术击溃清军,迫使清廷寻
时间 ► 2025-07-13 | 标签 ► 陆军 | 历史人物 ► 新军

[清朝] 白莲教起义撼清廷

白莲教起义(1796-1805)是清代规模最大的民间武装反抗运动,其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军事消耗大,对清王朝统治造成深远冲击。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起义背景与爆发原因1. 经济与社会矛盾 乾隆晚期土地兼
时间 ► 2025-07-06 | 标签 ► 白莲教起义 | 历史人物 ► 白莲教

[清朝] 武昌枪响清廷亡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的开端,直接导致清王朝的覆亡,但标题中“武昌枪响清廷亡”需要更严谨的历史分析:1. 武昌起义的直接作用 起义由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迅速占领武昌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清廷
时间 ► 2025-07-03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余省

[清朝] 清廷预备立宪

清廷预备立宪是清末新政时期(1901—1911年)的一项重要政治改革尝试,旨在通过仿效西方立宪政体以挽救清朝统治危机。这一过程始于1905年清廷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最终以1911年“皇族内阁”的成立暴露其保
时间 ► 2025-06-21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军机处

[清朝] 捻军起义抗清廷

捻军起义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1851-1868年)爆发的大规模农民武装反抗运动,主要活动于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华北平原地区。其历史背景、组织特点及影响可归纳如下:一、社会根源1. 经济崩溃:黄河改道(1855年)引
时间 ► 2025-06-05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李鸿章

[清朝] 清廷闭关锁国政策

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对外关系的重要特征,其核心在于限制中外交流,以维护统治稳定。这一政策并非完全封闭,而是有选择性地管控贸易与外交,主要表现如下:1. 海禁政策:清初为防范沿海反清势力(如郑成功),实
时间 ► 2025-06-03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广州十三行

[清朝] 清廷设立总理衙门

清廷设立总理衙门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改革举措,旨在应对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以下是关于总理衙门设立及其影响的详细分析:1. 设立背景 19世纪中叶,清廷面临西方列强的军事侵略与外交压力,传统的外交机构(如理
时间 ► 2025-06-02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六部

[清朝] 清廷推行新政改革

清廷推行新政改革是晚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为挽救统治危机而实施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领域的现代化改革。新政始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廷宣布“变法自强”,史称“清末新
时间 ► 2025-05-25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慈禧太后

[清朝] 清廷宣布预备立宪

清朝末年,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试图通过政治改革挽救统治危机。1906年9月1日,清廷颁布《宣示预备立宪谕》,宣布“预备立宪”,标志着中国近代宪政改革的开端。这一决策的背景、内容及影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 历
时间 ► 2025-05-24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张之洞

  • 1
  • 2
  • 3
  • 4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