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宋朝 >> 详情

苏轼东坡居士集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6-20 | 阅读:2764次
历史人物 ► 苏轼

苏轼东坡居士集》是北宋文学家苏轼(1037—1101)的诗文集,因其号“东坡居士”而得名。苏轼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其作品涵盖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从版本、内容、文学价值及历史背景等方面展开说明:

苏轼东坡居士集

一、版本流传

1. 宋代刻本:苏轼生前已有部分作品结集刊行,但散佚严重。南宋时期出现《东坡七集》(包括前、后、续集等),是现存较早期的系统整理本。

2. 明代辑录:明成化年间程宗刊刻《苏文忠公全集》,收录诗文较全,成为后世重要底本。

3. 清代校注:如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对苏轼诗文进行系统考订,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二、内容特色

1. 诗歌:现存2700余首,早期多讽喻时政(如《吴中田妇叹》),后期转向旷达(如《题西林壁》),体现其人生境界的变化。

2. 词作:开创豪放词风,《念奴娇·赤壁怀古》突破婉约传统,其农村词(如《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亦独具特色。

3. 散文:策论(如《教战守》)、游记(如《石钟山记》)、小品文(如《记承天寺夜游》)均影响深远,位列“唐宋八大家”。

三、文学史地位

1. 艺术成就:提出“随物赋形”“文理自然”的创作观,书法位列“宋四家”,绘画开创“文人画”理论。

2. 思想内涵:融合儒释道思想,贬谪期间作品(如《赤壁赋》)展现超脱生死的气度。

3. 海外影响:其作品早在高丽时代已传入朝鲜,日本五山文学亦受其禅理诗影响。

四、历史背景关联

苏轼历经仁宗至徽宗五朝,与王安石变法元祐党争等事件密切相关。其作品中的政治隐喻(如《荔枝叹》讽刺贡荔劳民)需结合北宋社会矛盾理解。晚年贬谪岭南时创作的《食荔枝》等诗,更体现其逆境中的生命力。

附:重要篇目举例

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文:《前赤壁赋》《晁错论》

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

现当代学者如王水照、莫砺锋等对苏轼集均有深入研究,中华书局点校本《苏轼诗集》《苏轼文集》为通行版本。苏轼作品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亦成为近年学术热点,如对其在东亚汉文学圈接受史的探讨。

文章标签:居士集

上一篇:十国群雄逐鹿记之吴越国王钱镠传 | 下一篇:刘福传世书法路

宋高宗赵构:乱世中求稳的皇帝

宋朝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1107年—1187年),南宋开国皇帝,在位期间(1127年—1162年)面临金朝南侵、北宋灭亡的危局,其统治以"求稳"为核心,既体现其政治智慧,也存在

宋代陶瓷艺术与技术成就

宋朝五大名窑

宋代陶瓷艺术与技术成就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座高峰,不仅奠定了后世瓷器发展的基础,更通过技术创新与审美革新影响了全球陶瓷艺术。以下从技术、品类、

辛弃疾:豪放词宗,壮志未酬

宋朝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军事家,豪放派词宗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他生于金人统治的山东济南,自幼胸怀恢复中原之志,

李清照的词里人生

宋朝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作是她人生经历的镜像,通过其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她从少女时代的明媚到晚年凄楚的心路历程。我们从以下几个关键阶段分析她的词与人生的交织

苏轼的诗词与人生沉浮

宋朝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文坛的巅峰人物,其诗词创作与人生经历紧密交织,展现出儒释道思想的融合与个人情感的跌宕起伏。1. 早年仕

王禹偁革新文风

宋朝苏轼

王禹偁是北宋初年重要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反对晚唐五代的浮艳文风,倡导平易朴实的古文写作,对宋代诗文革新运动产生了深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