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宋代天文历法发展

宋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成就主要体现在天文观测、历法修订、仪器制造及理论研究等方面。以下是宋代天文历法发展的几个主要特点:1. 天文观测与记录 宋代官方设立了专门的天文机构,如司天监(后
时间 ► 2025-06-01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苏颂

[汉朝] 汉代二十八宿天文体系

汉代二十八宿天文体系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融合了先秦时期的观测成果,并在汉代得到系统化与完善。以下是关于该体系的详细解析:1. 二十八宿的起源与结构 二十八宿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
时间 ► 2025-05-29 | 标签 ► 天文体系 | 历史人物 ► 司马迁

[隋朝] 隋朝天文历法的进步

隋朝(581-618年)在天文历法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历法改革、天文观测、仪器研制和理论创新等方面。隋代承袭南北朝科技积累,融合南北各家历法之长,为后世天文历法发展奠定基础。1. 历法改革 《皇极历》的创
时间 ► 2025-05-28 | 标签 ► 天文历法 | 历史人物 ► 宇文恺

[清朝] 魏源海国图志启蒙

《海国图志》是清代思想家魏源在1842年编撰的一部重要著作,标志着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思潮的兴起。该书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为基础,结合大量中外文献,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
时间 ► 2025-05-27 | 标签 ► 图志 | 历史人物 ► 魏源

[晋朝] 张华博物志探微

《张华博物志探微》 《博物志》是西晋学者张华所著的一部博物学著作,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动植物、医药、神话传说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该书虽部分内容已散佚,但现存版本仍为研究古代博物学提供了珍贵
时间 ► 2025-05-25 | 标签 ► 博物志 | 历史人物 ► 张华

[晋朝] 张华博物志

标题:张华《博物志》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1. 作者与成书背景 《博物志》为西晋学者张华所著,成书于3世纪。张华以博学著称,官至司空,其著作融合了当时的天文、地理、医药、民俗等知识,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知识体
时间 ► 2025-05-24 | 标签 ► 博物志 | 历史人物 ► 张华

[明朝] 朱载堉律学天文家

朱载堉(1536—1611)是明代杰出的律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被誉为“律圣”。他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六世孙,郑恭王朱厚烷之子,却放弃王位继承权,专注学术研究,尤其在律学和天文历法领域成就卓著。律学成就 1. 十二平
时间 ► 2025-05-23 | 标签 ► 天文 | 历史人物 ► 利玛窦

[元朝] 元朝天文仪器的创新

元代在天文仪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郭守敬的仪器创新 郭守敬是元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之一,他设计并改进了多种天文仪器,如简仪、仰仪和高表。简仪是对传统浑仪的简化,提高了观测精度
时间 ► 2025-05-22 | 标签 ► 天文仪器 | 历史人物 ► 元朝

[隋朝] 裴矩经略西域志

《裴矩经略西域志》是隋唐时期关于西域事务的重要文献,反映了隋朝对西域的战略布局与外交成果。裴矩(547—627年)作为隋炀帝时期的重臣,主持西域事务多年,其著作《西域图记》虽已散佚,但通过《隋书·裴矩传》等史
时间 ► 2025-05-22 | 标签 ► 西域 | 历史人物 ► 裴矩

[宋朝] 南宋临安风物志

南宋临安(今杭州)作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其风物风貌反映了高度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下是基于历史文献与研究整理的多维度概述: 1. 城市格局与建筑临安继承吴越国都城基础,形成"南宫北市"的独特布
时间 ► 2025-05-22 | 标签 ► 风物志 | 历史人物 ► 咸淳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