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State of Zheng),别名为奠国,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存在时间约为公元前806年到公元前375年。公元前806年,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建都棫林(陕西凤翔南),然后逐渐东迁,第三任君主郑......详情
[春秋战国] 郑国渠灌溉关中
郑国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由战国时期韩国水工郑国主持修建,始建于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该工程位于关中平原(今陕西泾阳、三原一带),是秦国实施“疲秦计”背景下的意外成果。韩国意图通过大型工程消时间 ► 2025-06-28 | 标签 ► 郑国渠 | 历史人物 ► 郑国
[秦朝] 郑国渠水利工程记
《郑国渠水利工程记》 郑国渠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始建于战国末期(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修建,属秦国关中平原灌溉系统的核心工程。其背景源于韩国的“疲秦之计”——韩国为消耗秦国国力,派遣郑时间 ► 2025-06-27 | 标签 ► 水利工程 | 历史人物 ► 郑国
[秦朝] 郑国修建郑国渠
郑国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末期(约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是关中地区最早的大型灌溉系统之一。其修建背景、工程特点及历史影响如下: 一、修建背景1. 政治动机:韩国为削弱秦国国时间 ► 2025-06-17 | 标签 ► 郑国渠 | 历史人物 ► 郑国
[秦朝] 秦修郑国渠溉田
秦国修建郑国渠是战国时期一项重大水利工程,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修建,目的是通过消耗秦国国力延缓其东进步伐,但最终反而增强了秦国的农业实力,成为秦国统一六国的重要基石。1. 背景与动机: - 韩国为削弱秦国,派时间 ► 2025-06-15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郑国
[西周] 郑桓公始封郑国
郑桓公始封郑国标志着西周晚期重要诸侯国的建立。作为周宣王庶弟、周幽王叔父,姬友(谥号桓公)于公元前806年被封于郑(今陕西华县),成为郑国开国之君。这一分封具有多重历史意义:1. 政治背景 - 周宣王时期推行"宣时间 ► 2025-06-08 | 标签 ► 郑桓公 | 历史人物 ► 郑国
[秦朝] 郑国修渠利关中
郑国修渠利关中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战国末期秦国,是秦国水利工程建设的重大成就,对关中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背景、工程细节、历史作用等方面展开分析:一、历史背景与政治博弈 1. "疲秦计"的由来:公时间 ► 2025-06-07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郑国
[秦朝] 郑国渠修建与争议
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修建,其历史背景、修建过程及引发的政治争议颇具研究价值。 一、修建背景与目的1. 韩国"疲秦计" 公元前246年,韩国为削弱秦国国力,派水工郑国入秦,建时间 ► 2025-06-07 | 标签 ► 郑国渠修建 | 历史人物 ► 郑国
[秦朝] 郑国渠水利工程
郑国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始建于战国末期(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修建,是关中平原最早的规模化灌溉系统之一。其背景是韩国为消耗秦国国力而提出的“疲秦之计”,但最终反而增强了秦国的农业实力时间 ► 2025-05-26 | 标签 ► 水利工程 | 历史人物 ► 郑国
[秦朝] 郑国修郑国渠
郑国修郑国渠的历史背景与工程意义1. 历史背景 - 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修建,故名“郑国渠”。 - 韩国派遣郑国入秦,表面为帮助秦国发展农业,实则是“疲秦之计”,意图消时间 ► 2025-05-19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郑国
[秦朝] 郑国渠的建设与影响
郑国渠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其建设和影响深远,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下是关于郑国渠建设和影响的详细介绍。一、郑国渠的建设郑国渠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建设始于秦国时期。这一工程时间 ► 2025-04-28 | 标签 ► 郑国渠 | 历史人物 ► 郑国
汉朝李广利
秦朝秦朝
春秋战国赵奢
西周周朝
夏商太甲
清朝和珅
明朝宋濂
元朝元朝
五代十国周世宗
宋朝宋朝
明朝明朝
宋朝蔡京
五代十国石敬瑭
唐朝颜真卿
隋朝西秦
南北朝侯景
晋朝卢循
三国三国
汉朝辕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