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 秦代祭祀制度

秦代祭祀制度是中国古代祭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后世王朝祭祀礼仪的基础。秦统一六国后,为巩固政权合法性,整合多元文化,构建了一套兼收并蓄又凸显集权的祭祀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上帝祭祀的
时间 ► 2025-07-24 | 标签 ► 祭祀制度 | 历史人物 ► 秦始皇

[夏商] 祖己训王祭祀改革

祖己训王祭祀改革是中国商朝晚期一次重要的宗教与政治变革,主要发生于商王祖庚、祖甲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祖己作为商朝重臣和大祭司,针对当时祭祀制度中的弊端进行了系统性调整,其改革对商代宗教体系、王权强
时间 ► 2025-07-10 | 标签 ► 祭祀改 | 历史人物 ► 祖己

[南北朝] 王肃北逃传南朝礼仪

王肃北逃传南朝礼仪一事,是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化交流的典型案例。王肃出身南朝世家琅琊王氏,在南齐武帝永明年间(483—493年)因政治斗争失败,逃亡至北魏。此次事件不仅影响了北魏的制度建设,更推动了南朝文化在北方
时间 ► 2025-06-28 | 标签 ► 礼仪 | 历史人物 ► 王肃

[西周] 青铜鼎簋祭祀重器

青铜鼎与簋是中国商周时期最重要的两类祭祀礼器,代表着权力、等级与宗教仪轨的紧密结合。以下从形制、功能、历史演变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鼎:权力象征与祭祀核心 1. 形制与分类 - 鼎分为方鼎(如司母
时间 ► 2025-06-20 | 标签 ► 青铜鼎簋 | 历史人物 ► 战国

[夏商] 商朝早期的宗教与祭祀

商朝早期的宗教与祭祀具有鲜明的神权政治特征,其核心是对祖先神、自然神和上帝(或“帝”)的崇拜,形成了中国早期国家宗教的雏形。以下是主要特点及相关史实: 1. 至上神“帝”的信仰 商人的最高神灵称为“帝”
时间 ► 2025-06-18 | 标签 ► 宗教 | 历史人物 ► 商朝

[夏商] 商朝祭祀用人牲

商朝祭祀中使用人牲的现象在考古学和文献记载中均有明确证据,体现了早期中国青铜时代宗教祭祀的残酷性与政治宗教的紧密结合。以下从多角度展开分析:1. 考古实证与规模殷墟遗址:安阳殷墟王陵区发现大量祭祀坑,如武
时间 ► 2025-06-11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商朝

[明朝] 嘉靖年间“大礼仪”之争

嘉靖年间“大礼仪”之争,指的是明朝嘉靖皇帝在位期间,关于礼仪制度和礼仪规范的激烈争论,反映了当时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复杂变迁。其背景、过程及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一、背景分析 1. 嘉靖帝即位后,面临朝中
时间 ► 2025-06-04 | 标签 ► 礼仪” | 历史人物 ► 里甲

[西周] 礼仪制度的确立与传承研究

礼仪制度的确立与传承研究是一个涉及历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课题。以下从起源、发展、功能、载体及现代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一、礼仪制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1. 华夏礼仪的雏形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
时间 ► 2025-06-02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周公

[秦朝] 秦朝祭祀制度

秦朝的祭祀制度是帝国统治下的重要礼制,体现了“天命正统”与皇权神授的核心理念。其特点如下: 一、体系化祭祀等级1. 国家级大祀 以雍城(秦故都)四畤为核心,祭祀白帝(少昊)、青帝(太昊)、黄帝(轩辕)、赤
时间 ► 2025-05-29 | 标签 ► 祭祀制度 | 历史人物 ► 秦朝

[明朝] 大礼仪之争事件剖析

--- “大礼仪之争”事件深度解析 一、事件背景 时间:明朝嘉靖年间(1521-1564年) 核心矛盾:新继位的嘉靖帝(朱厚熜)与朝臣集团关于其生父尊号的礼法之争,本质是皇权与文官体系的权力博弈。 二、事件起因 特殊继
时间 ► 2025-05-14 | 标签 ► 礼仪之争 | 历史人物 ► 皇明祖训

  • 1
  • 2
  • 3
  • 4
  • 5
  • 6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