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儒家祖师孔子:仁义礼智信的倡导者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其思想以“仁”为核心,构建了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伦理体系,对中国乃至东亚文明影响深远。以下从
时间 ► 2025-06-19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孔子

[春秋战国] 孔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孔子个人的生平经历、社会背景及其对周代礼乐文化的反思密切相
时间 ► 2025-06-19 | 标签 ► 儒家思想 | 历史人物 ► 孔子

[西周] 周穆王西行传说考

周穆王西行传说考 周穆王(约前976—前922在位)作为西周第五代君主,其西行传说在《穆天子传》《竹书纪年》等先秦文献中均有记载,兼具历史底色与神话色彩。以下从史实与传说两个维度进行考辨: 一、文献记载与历史
时间 ► 2025-06-16 | 标签 ► 周穆王西行传说 | 历史人物 ► 姜戎

[南北朝] 法显西行求佛法

法显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求法高僧,东晋时期(约337—422年)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第一位到印度取经并成功归来的僧人,比玄奘西行早约200年。其西行经历和著作《佛国记》(又名《法
时间 ► 2025-06-10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法显

[唐朝] 玄奘西行取佛经

玄奘西行取经是中国佛教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跨国文化交流事件之一,其历史背景、过程及成果均体现了唐代中外文明交融的深度。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南北朝佛经译本混乱 隋唐之际,佛教经论因翻译
时间 ► 2025-06-10 | 标签 ► 佛经 | 历史人物 ► 玄奘

[春秋战国] 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是春秋末期儒家创始人孔子为推行政治理想而进行的长达14年(公元前497-484年)的列国之行,足迹遍及卫、曹、宋、郑、陈、蔡、楚等国。这一事件既是儒家思想传播的重要历程,也是中国古代士人"以道事君"的实
时间 ► 2025-06-10 | 标签 ► 孔子 | 历史人物 ► 孔子

[唐朝] 玄奘西行求法

玄奘西行求法是唐代佛教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里程碑。玄奘(602—664),俗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人,自幼出家,因深感当时汉传佛教经论义理分歧,决心西行印度求取真经,以澄清佛学疑难。
时间 ► 2025-06-01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玄奘

[夏商] 孔子夏商文化探索者

孔子作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夏商文化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他对古代礼乐制度的传承与阐释上。以下是关于孔子与夏商文化关系的详细分析:1. 对夏商礼制的推崇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夏商时期的礼制,认为
时间 ► 2025-05-28 | 标签 ► 夏商文化 | 历史人物 ► 孔子

[唐朝] 玄奘西行与佛教传播

玄奘西行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与佛教传播史上的重要事件。公元627年(贞观元年),玄奘因感中土佛经译本残缺、义理分歧,决意西行天竺求法。他违反当时出境禁令,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西域诸国,穿越帕米尔高原,最
时间 ► 2025-05-20 | 标签 ► 佛教 | 历史人物 ► 玄奘

[唐朝] 玄奘西行取真经

玄奘西行取经是中国佛教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其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可从以下多角度展开: 一、历史背景1. 佛教发展需求:隋唐时期佛教鼎盛,但汉译佛经存在版本混乱、义理分歧问题。玄奘在长安、成都等
时间 ► 2025-05-17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玄奘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