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召共和又作共和行政、共和时期,是指西周国人暴动后,由大臣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政的一段时期。该段时期从国人暴动后周厉王逃离镐京起至周宣王登位,约为前841年至前828年的十四年期间。从周召共和开始,中国历......详情
[西周] 荣伯谏厉王弭谤
《荣伯谏厉王弭谤》是《国语·周语上》中的经典篇章,记载了西周厉王时期因暴政引发国人谤议,宠臣荣夷公(即荣伯)推行专制政策压制言论,最终导致国人暴动的历史事件。(为什么不用繁体字?因为现代通用简体中文。时间 ► 2025-07-26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共和
[西周] 毛公鼎铭文传后世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中的瑰宝,铸造于周宣王时期(约公元前828—前782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内壁铸有32行498字铭文,是现存青铜器铭文最长的一篇,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学价值,堪称西周金文的典范之作。铭文时间 ► 2025-07-18 | 标签 ► 毛公鼎铭文 | 历史人物 ► 共和
[西周] 共和行政代王摄政
共和行政是中国古代西周时期的一段特殊政治时期,发生在周厉王被国人暴动驱逐后(公元前841年),至周宣王即位前(公元前828年),共14年。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端,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历史意义。 以下时间 ► 2025-07-08 | 标签 ► 行政代王摄 | 历史人物 ► 共和
[西周] 芮良夫讽谏周厉王
芮良夫讽谏周厉王是西周晚期著名的政治事件,反映了周厉王时期社会矛盾的激化与贵族阶层对君主专制的不满。这一事件记录于《国语·周语》和《史记·周本纪》,其背景、内容和影响可从以下多角度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时间 ► 2025-07-02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共和
[西周] 周召二公共和协治
周召二公共和协治,即西周时期的周公旦与召公奭共同辅佐成王、康王,开创“成康之治”的典故。这一政治模式体现了早期中国的“共和行政”理念,是宗法制度与贤能政治的典型结合。以下从历史背景、政治实践、制度创新时间 ► 2025-06-28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共和
[西周] 宣王中兴复周疆
“宣王中兴”是指西周晚期周宣王(前827年—前782年在位)在位期间的政治复兴和军事扩张。尽管西周自厉王时期已现衰象,但在宣王统治下,周王朝确实出现了短暂的中兴局面。 1. 政治改革与稳定内部 周宣王继位时面临厉时间 ► 2025-06-27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共和
[西周] 周厉王专利致国人暴动
周厉王专利致国人暴动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古代西周王朝政治危机的重要案例。根据《史记》《国语》等史料记载,周厉王(约公元前877-前841年在位)推行"专利"政策,垄断山林川泽之利,禁止平民进入传统公共资源区域从事渔猎时间 ► 2025-06-24 | 标签 ► 专利 | 历史人物 ► 共和
[西周] 周定公与召公共和行政
西周时期,周定公与召公共同辅政的“共和行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过渡阶段,其背景、过程和影响均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以下是关于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 1. 国人暴动与厉王流放 周厉王在位期时间 ► 2025-06-24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共和
[西周] 召穆公谏厉王弭谤
《召穆公谏厉王弭谤》是《国语·周语上》记载的著名历史事件,反映了西周晚期周厉王暴政导致的统治危机。以下从背景、内容、影响及历史意义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事件背景1. 周厉王的政治环境 周厉王(公元前878—前8时间 ► 2025-06-19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共和
[西周] 共和行政代政
“共和行政”是中国西周时期的一个特殊政治阶段,发生在公元前841年至前828年,历时14年。这一事件因“国人暴动”引发周厉王被驱逐,导致王位空缺,由大臣共同执政,是中国历史早期的重要政治实验。以下是关于共和行政时间 ► 2025-06-12 | 标签 ► 行政代 | 历史人物 ► 共和
汉朝王莽
秦朝李信
春秋战国白起
西周王国维
夏商帝乙
清朝清朝
明朝李定国
元朝汪大渊
宋朝陈桥兵变
五代十国
西周共和
夏商太康
明朝漕运总督
元朝高克恭
宋朝全宋词
五代十国石敬瑭
唐朝史思明
隋朝
南北朝萧绎